【爱历史】古人有没有身份证?他们如何证明“我就是我”

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 , 身份证是很重要的 。 买机票车票、坐高铁飞机、住酒店民宿、办银行卡信用卡 , 都是需要出示身份证 。
不知你有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既然现在身份证的需求如此广泛 , 没有身份证简直是寸步难行 。 那么古代呢?古人有没有身份证?他们如何证明“我就是我”?
1.最早的身份证——战国“照身帖”
最早的身份证 , 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 。
商鞅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和军事家 , 著名的“商鞅变法”的策划者与发动者 。 与此同时 , 商鞅发明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身份证 , 也就是“照身帖” 。
《史记》记载 , 商鞅有一次要入住客栈 , 因为没有带“照身帖” , 店家害怕犯法 , 拒绝商鞅入住 。 但在《史记》的原文中 , 店主要求出示的只是“验” , 也就是身份证明 。
那“照身帖”这个名字 , 又是从哪来的?其实 , 这是明朝文学家冯梦龙在小说《东周列国志》里杜撰的 。 不过由于这个名称流传甚广 , 咱们干脆也就这么称呼 。
【爱历史】古人有没有身份证?他们如何证明“我就是我”
文章图片
这个初代身份证到底是啥样的呢?后人想象出它的大概样子:把一块竹板或者木板打磨光滑 , 上面写着持有者的姓名、职业、头像、籍贯等信息 , 由官方统一发放 。 出行的时候 , 过路、住店都要用到 。
当时 , 商鞅为了让变法有效实行 , 就颁布了严刑峻法 , 所以 , 那个店家因为害怕犯法 , 才会拒绝他入住 。 你看 , 商鞅制定了法律 , 却又受限于此 , 这个极具讽刺意味的故事 , 后来演变为一个成语 , 叫“作法自毙” 。
不过细细看来 , “照身帖”更像是一种出行的凭证 , 而不是我们理解的、现代意义上的人手一个的身份证 。 因为政府想要掌握百姓的信息 , 进行收税、服役 , 只要通过户籍册就行了 。
再说了 , 古代中国主要是农业社会 , 农民一般是不会离开自己的田地的 , 人口流动性不大 , 人手一个身份证 , 反而没有太大意义 。
想想也是 , 古代百姓那么苦苦 , 大部分都毫无身份可言 , 要啥身份证呢 , 可是 , 对那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来说呢?那就不一样了 。
2.各个朝代的身份凭证
在古代 , 如果是个官员 , 身份凭证那就是很有必要的 。
假如你穿越到唐朝 , 正赶上入宫上朝 , 官员们都非常有秩序地排队进宫 , 你发现这正是一睹皇帝龙颜的大好机会 。 于是你兴奋无比 , 正在头脑风暴 , 思索着怎样才能毫无破绽地插队混进去……
且慢 , 我必须要劝退你!虽然不知道你从哪儿弄了一身官服 , 穿上也挺像那么回事儿 , 但你缺了一样关键的物件儿——鱼符 。
【爱历史】古人有没有身份证?他们如何证明“我就是我”
文章图片
鱼符拓片
没有鱼符却想擅闯皇宫 , 以为宫门口站着的侍卫都是摆pose的吗?像你这种情况 , 十有八九是要是被抓住、然后分分钟掉脑袋的 。 想要进宫面圣 , 上朝打卡 , 得有鱼符傍身才有资格 。
鱼符是隋朝时出现一种新型的身份证明 , 使用者仅限于官员 。 那么鱼符长啥样呢?
【爱历史】古人有没有身份证?他们如何证明“我就是我”
文章图片
鱼符的外观就是鱼的形状 , 结构上分左、右两半 。 左符放在内庭作为“底根” , 右符则由持有人随身携带 , 合在一起 , 就可以作为身份证明 。
按《新唐书》的说法 , “随身鱼符 , 以明贵贱 , 应召命” 。 在唐朝 , 假如您拥有这种身份证 , 那您还真是“有身份的人” 。
这种身份凭证 , 在制作工艺上 , 还与时俱进 , 大概也是和咱们今天的身份证一样 , 讲究一个防伪 。 唐高宗时期为增强鱼符的保密性及装饰性 , 为其配备了相对应等级的袋子 , 并按照品级装饰着金银铜 , 这种袋子就被称为“鱼袋” 。
到了武则天在位期间 , 改成了龟符和龟袋 , 因为龟寓意的是长寿 , 也算是很吉利了 。
【爱历史】古人有没有身份证?他们如何证明“我就是我”
文章图片
龟袋
宋朝延续唐朝的鱼袋制度 。 这时的鱼袋里已经没有了鱼符 , 它成了一种纯粹的装饰品 , 来彰显官员们的身份地位与等级 。
但从本质上来说 , 它还是一种袋子 , 就像爱马仕和地摊上十几块的包一样 , 都是包包 , 都是拿来装东西的 , 不装鱼符的话 , 空着多浪费 。
当时的官员们也是这样想的 , 他们会将鱼袋充分利用 。 怎么个利用法?稍稍动下脑 , 鱼袋变钱包 。 往空着的鱼袋里装点碎金子碎银子 , 在进宫时偷偷打点在宫里做事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