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曾国藩:顾家好男人,哄孩子,亲自往返千里书信批作业,望历史给出客观评价

撰文|赵立波
后世的曾国藩被评论成多个极端 , 赞誉者将他捧为真正的圣贤 , 诋毁者将他批判为“曾剃头” 。 其实曾国藩在其生前就已经预料到身后名必然存在巨大争议 。
(一)曾国藩生前不编撰文集 , 预感身后名将掀起巨大争议 , 希望后人能够给出公正评价 。
同治六年(1867年)的八月酷暑的一天 , 曾国藩与幕僚弟子赵烈文谈天 , 看到曾国藩两江总督的办公地连一幅有款的字画都没有 , 赵烈文问他说:“人得无笑其苟简乎?”不会有人嘲笑您太简陋了吧?曾国藩说:“足下以后如果给我写墓志铭 , 可以加上这句话 。 ”赵烈文谦逊地回答说:“老师您编书和年谱数十年 , 这样的道德文章千万岁的后事铭都写不过来 , 恐怕没再没有大手笔能把您的身后裁剪得准确 。 ”曾国藩未接话 , 而是说其了去世多年的胡林翼:“他日见《胡文忠集》 , 选刻多不当 , 且多代笔吾身后亦不免此一劫 。 他颇为忧虑地问赵烈文说:“足下何策以善其后?”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赵烈文回答说:“请老师您先定论 , 我愿意做您的编纂 。 ”曾国藩说:“吾无所有 , 不足编纂 , 惟望他日持正论耳 。 ”
【爱历史】曾国藩:顾家好男人,哄孩子,亲自往返千里书信批作业,望历史给出客观评价
文章图片
曾国藩画像
曾国藩深谙历史评价是后人的盖棺定论 , 而非自己主动去做这件事 , 并颇为朴实地希望身后获得客观真实的评价 。 虽然两个月前 , 二人已经谈过这个方面 , 赵烈文就希望曾国藩将自己作品结集 , 认为“观人之事 , 不如观人之言” 。 “老师为何不把平生所写编纂出来?否则千载后只靠形迹相求 , 失公之神矣 。 ”而曾国藩却谦逊地对他说自己什么都没有 。 其实此时曾国藩已经写了几十年的日记 , 光是书信已经多大数十万言 , 各种奏折和处理军政大事的文章比比皆是 , 这就是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蔚为大观的《曾国藩全集》 。 但他却谦虚说什么都没有 , 说明了他愿意将自己的身后名抛给后人 , 只求“他日持正论” 。 曾国藩到底是怎样的人呢?由于其在近代地位重要 , 他的整个人生是复杂的 , 多面的 , 我们只能选取人性的普通一脚对其解读 , 或许也不失一种务实的“以善其后” 。
【爱历史】曾国藩:顾家好男人,哄孩子,亲自往返千里书信批作业,望历史给出客观评价
文章图片
赵烈文画像
(二)、顾家好男人 , 从三十岁起 , 日夜自我监督 , 学做圣人 。
曾国藩农民家庭的出身 , 虽然较当地百姓富足 , 却在年轻时依旧未能摆脱贫困 。 贫困的生活让他在京城做官体会的更加明显 , 但是也正因此 , 他开始了清教徒式的修身养性 。
三十岁开始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 , 他在日记中多次记载自我浮躁、多欲、好动的毛病 。 “无事出门 , 如此大风 , 不能安坐 , 何浮躁至是!”、“说话又多戏谑”、“自窥所病 , 只是好动不好静 。 ”、“日内闺中不敬”等等 , 曾国藩就是这样一边改造 , 一边自省才最终炼成了惊人的意志力和定力 。
【爱历史】曾国藩:顾家好男人,哄孩子,亲自往返千里书信批作业,望历史给出客观评价
文章图片
曾国藩笔迹
多少年之后 , 幕僚赵烈文曾国藩谈起人处于贫贱和富贵的不同感受 , 他说:“前几年我在上海穷困到吃不上饭的地步 , 往往过午不食而心处之泰然 , 条件略微好转之后 , 各种嗜好欲望纷纷涌起 , 难以克制 , 这是为什么呢?”
曾国藩当面对赵烈文说:“足下天分甚高 , 第未充学历之故耳 , 然少年人有此无损 。 ”赵烈文接着说:“我经常看到您有事情就叫兵丁 , 左右没有专门服务人员 , 吃东西极其简单 , 衣服老旧 , 晚上点一个小灯 , 木榻独坐 , 扪心自问 , 换成是我 , 绝对做不到 , 所以对老师您不免望洋兴叹 。 ”曾国藩却回答说:“这是古人最起码的小事 , 没什么大不了 。 我过去经常对人说 , 有地位的人不能不摆点架子 , 但不能过分 , 令人作呕;寒士不能不求人 , 也不要过分 , 骨气都丧失了 。 ”赵烈文听了非常受教 。 他或许不知道 , 正是年轻时期的自我修炼才达到晚年性情淡泊的“炉火纯青” , 彼时曾国藩已经无欲无求 。
【爱历史】曾国藩:顾家好男人,哄孩子,亲自往返千里书信批作业,望历史给出客观评价
文章图片
赵烈文日记
做京官时巨大的经济负担 , 让曾国藩颇为焦灼 , 还要亲自照顾儿女兄弟 。 “夜二更尽 , 内人生一女 。 是夜 , 与九弟同守一夜 , 不睡 。 儿子病 , 甚烦闷 , 哭泣不时 。 ”因为儿子身体不好让做父亲的倍感慌神 , “因儿子不好 , 未尝看书……儿子已四日不饮食 。 ”在懂医道朋友的治疗下 , 孩子病慢慢好转 , 曾国藩才逐渐恢复正常工作学习 。 家里人手不够用 , 曾国藩常常是:“抱护小儿一日” , 在家哄孩子就是一天 , 分担妻子压力 , 这些无不让人感到 , 曾国藩年轻时就是一个顾家的好丈夫 。 曾国藩对孩子最大的特色就是“严管厚爱” , 通过严厉的学业教导 , 让孩子们逐渐在学习中获得成长 。 与所有父母一样 , 都希望孩子能够成龙成凤 , 曾国藩对孩子最大的期许就是做一个有用的人 , 但是反对他们当官:“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 , 余不愿为大官 。 ”“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 在外带兵打仗时 , 他希望儿子来看看自己 , 父子团聚一次 , 或许能减少病痛 , 可知在内心深处 , 这个做父亲的对孩子们的眷念之情 。 他还曾嫌大儿子每次写给自己的信都太短:“泽儿写信太短 , 以后宜长些 。 ”当时书信是唯一家人的见面方式 , 对孩子的来信总觉得看不够 , 越长越好 , 无不说明 , 作为父亲来讲 , 对儿子那种难言的想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