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为什么功夫不好会被形容为“三脚猫”?( 二 )


(一)"猫和老鼠"之"猫鼠同眠"
在汉语成语里 , 有不少猫的踪迹 。 因为猫和鼠的渊源 , 古人不可避免创造了假借猫鼠关系进行隐喻的成语 。 明末冯梦龙纂辑的白话短篇笔记集《醒世恒言》中记载道:"月英见了焦氏 , 犹如老鼠见猫 , 胆丧心惊 , 不敢不跟着他走 , 到家又打个半死 。 "如今 , 人们依旧用"老鼠见猫"这一成语比喻十分惧怕的心情;清代《说唐演义全传》中言:"如今又不知那里杀来 , 又同牛鼻道人在此猫儿哭老鼠 , 假慈悲" 。 现在 , "猫哭耗子"亦是形容人虚伪、假慈悲的绝佳用语 。
除了猫和老鼠的敌对关系外 , 在成语——"猫鼠同眠"(或"猫鼠同处")里 , 猫鼠关系则是非常融洽 。 看惯了猫捉老鼠 , "猫鼠同眠"的画面实在是让人难以想象 。
"猫鼠同眠"最早以"猫鼠同处"见于史迹 。 《新唐书·五行志一》中曾记载这一特殊现象:"龙朔元年十一月 , 洛州猫鼠同处 。 鼠隐伏象盗窃 , 猫职捕啮 , 而反与鼠同 , 象司盗者废职容奸 。 "作为唐代真实发生且异于常态的历史事件 , "猫鼠同处"被定义为是"鼠妖"在作祟 , 是一种不祥的征兆 。
后来 , 南宋也发生过类似的事件 。 《宋史·五行三》载:"庆元元年六月 , 番昜县民家一猫带数十鼠 , 行止食息皆同 , 如母子相哺者 , 民杀猫而鼠舐其血 。 "书中对此评价道:"鼠象盗 , 猫职捕 , 而反相与同处 , 司盗废职之象也 , 与唐龙朔洛州猫鼠同占 。 "可见 , 在世人看来 , 猫鼠二者作为天敌和谐共处 , 是司法废弛、国政破坏的凶兆象征 。
到了明清之际 , "猫鼠同眠"开始在小说中频繁出现 , 使得见之于正史的"猫鼠同处"真实怪异事件 , 逐渐世俗化 , 而且传播更为广泛 。 尤其是在描写隋亡而唐兴的历史时 , "猫鼠同眠"或"猫鼠同处"的怪异现象 , 成为小说家笔下揭示隋唐朝代更迭的征兆之一 。 元末明初罗贯中的《隋唐志传通俗演义》中 , 在李密、王世充邙山之战前夕 , 王世充听闻巩洛二仓"猫鼠同群"残害粮食的异象 , 认定此为李密政权将亡的不祥预示 , 遂率精兵"杀奔巩邑" 。
万历年间诸圣邻的《大唐秦王词话》中 , 对此情节以更为夸张、生动的语言 , 将"猫鼠同处"转化为"猫鼠同眠" 。 据书中介绍 , 洛口仓老鼠成群 , 本想放猫进粮仓捕鼠 , 但猫非但不食老鼠 , 反而"猫也吃米 , 鼠也吃米 , 吃饱之时 , 猫就枕着鼠 , 鼠就枕着猫 , 成群逐队 , 都睡在仓内" 。 《大唐秦王词话》中首次明确出现"猫鼠同眠" , 而这一现象被视为违背天性的不祥之兆 , 也预示着李密日后邙山之战的失败及"飞鼠耗粮猫吃米 , 分明天败魏家君"的结局 。
如今的"猫鼠同眠" , 依旧比喻官吏失职 , 包庇下属干坏事 , 也比喻上下狼狈为奸、沆瀣一气 。 不过 , 因为现实生活中的猫很少再以捕鼠为生 , 若猫见到老鼠可能会视若无睹 , 或者吓到炸毛 , 也有可能真的会和老鼠做朋友 , 毕竟 , 汤姆和杰瑞也有友好相处的时刻 。
【历史故事】为什么功夫不好会被形容为“三脚猫”?
文章图片

来源/动画《猫和老鼠》截图
(二)备受喜爱的"猫"
除了成语中外 , 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关于猫的痕迹 。 无论是收藏在博物馆内的"猫蝶图" , 还是大街小巷摆放的"招财猫" , 都是人们对猫喜爱的象征 。
猫蝶图
古人常以猫蝶图赠送年长者 , 取富贵、长寿之意 。 《礼记》曰:"七十为耄 , 八十为耋 。 "因猫同音同"耄" , 蝶音同"耋" , 于是 , 猫常与蝴蝶共画 , 谐音"耄耋" , 寓意长寿 。
随着唐宋宠猫之风的兴起 , 猫开始出现在画师笔下 。 因为猫多爱捕鼠、捉雀、玩弄蚂蚁等等 , 顽皮可爱又好奇机敏猫成为画师们很好的作画题材 。 此时的猫蝶作品也多为画师观察猫习性的描绘 。
明清时期 , 是真正意义上的猫蝶图形成时期 。 画中的猫、蝶呼应更加明确 , 取其谐音"耄耋" , 寓意长寿 。 尤其到了清代 , 以祝寿为寓意的猫蝶图更为常见 。 黄汉在《猫苑》中曾言道:"又有猫蝶图 , 盖取耄耋之意 , 用以祝嘏耳 。 "猫蝶图逐渐成为传统花鸟画中一种固定图式 。 此外 , 猫蝶与牡丹、菊花等共画有"富贵耄耋"之意 , 与寿石、菊花结合则有"寿居耄耋"之意 , 以寄托人们的美好祝愿 。
【历史故事】为什么功夫不好会被形容为“三脚猫”?
文章图片

《宋徽宗真迹耄耋图》局部 。 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招财猫
有种说法 , 招财猫起源于1000多年前的中国 。 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曾写道:"猫洗面过耳则客至 。 "表明了古人已经意识到猫有招客的能力 。 2014年 , 在陕西岐山南北朝时期的窟龛群里 , 发现1600年前的神似"招财猫"的雕像 , 让人进一步推测招财猫的中国起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