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 ,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 ,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
今天看新闻偶然刷到几年前一条令人"萌化"的新闻:在江苏无锡 , 一名三岁的小男孩在小区内玩耍时 , 手指不幸被一辆共享单车的链条卡住了 。
当赶来救援的消防员要剪掉车链条时 , 孩子突然对消防哭喊:"叔叔 , 不要!条条也疼 , 别剪!" 。 尽管此时小男孩疼的不行 , 他也不想让叔叔"伤害"条条 , 因为条条也是会"疼"的 。
为什么孩子会有"条条也会疼"这样子令成年人感到奇怪的想法呢?其实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 此时便就需要提到一个概念:"泛灵论" 。
什么叫做"泛灵论"呢
"泛灵论"这个概念的是由瑞士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 , 他在研究儿童思维过程中发现:3~6岁儿童把一切的事物都看做和人一样是有生命、活的东西 。 也常常会把玩具当作活的小伙伴 , 和它们一起做游戏、讲悄悄话 。
然而6~8岁儿童把有生命的范围限制在能活动的事物;等孩子长到8岁之后便开始把有生命的范围限于可以自己能活动的东西;在年长一点的时候才会将动物和植物看成是有生命的 ,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 , 意识和认知充分发展后 , 泛灵心理会逐渐消失 。
即: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 , 孩子的泛灵观念的范围会逐渐的缩小、消失 。 家长如果利用好"泛灵论"可以解决一些育儿难问题 。
文章图片
"泛灵法"是家长育儿的一"法宝"
在孩子"泛灵论"比较强的时期也是孩子开始变得调皮捣蛋的时期 。 此时如果家长能够了解清楚孩子的泛灵心理并且顺应孩子的这种心理特点和放大"泛灵心理"的积极作用的话那么"泛灵法"让你的所认为的育儿难题都不再是难题 。 此法可以帮孩子改掉坏习惯让你不再费心 。
当孩子不好好吃饭
相信很多的家长对喂小孩子的吃饭这件事上也很是头疼 。 此时可以利用孩子的泛灵心理来劝说孩子好好吃饭 。
×错误的做法:
孩子走到哪里家长就跟到哪里 , 大半天才吃了几口 。 孩子吃饭"全靠奖励"——"如果你吃完这个饭就带你出去玩"……这种喂孩子吃饭的方式家长累 , 孩子也吃不了多少饭菜 , 此法不可取 。
√正确的做法是:
跟孩子说我们先不吃饭来玩游戏:家长拿孩子平时喜欢的毛绒娃娃或者是芭芘娃娃 , 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照顾他们 , 做他们的"爸爸妈妈" 。 再告诉孩子他们要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 。 "爸爸妈妈"自己好好吃饭 , "孩子"才能好好吃 , 不然"孩子"可是会学"家长"不吃饭 , 那么"孩子"会好饿好饿的 。 此时孩子一定会很乐意做榜样 , 乖乖吃饭 。 如果孩子会主动吃饭 , 可以让家长省心 。
文章图片
当孩子乱丢玩具
孩子总是玩了玩具不放回原位还把玩具弄得到处都是 , 毫不夸张的说房间完全成了了一个"事故现场" , 收拾起来费时费力 , 让家长很是头疼 。 面对这个情况 , 家长往往会有下面这样的的做法:
×错误做法:
总是和孩子反复强调 , 反复讲道理——玩了玩具之后不要乱扔玩具 , 玩了之后要收起来放回原处 , 但是孩子就是不听;严厉的家长可能就会惩罚孩子骂一顿 , 象征性的打一顿 , 可能会有点儿效果 , 但是效果甚微 , 也不会持久 。
√正确做法是:
给孩子准备一个专门的玩具柜并且对孩子说:"这是玩具娃娃们的家 , 玩完玩具后 , 你要把他们放回去 , 让他们回家 。 要不然的话 , 他们会想家、想"爸爸妈妈"的......家长这样做 , 孩子既乖乖把玩具放回原处 , 也培养了爱心和同情心 , 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
文章图片
当孩子不爱洗手、洗澡
特别是冬天的时候 , 孩子可能会变得不爱洗澡 , 因此让家长给孩子洗澡的过程变得困难 。
×错误的做法:
家长就会在睡前给孩子用毛巾擦一下手、脸、小脚丫等 。 尽管如此 , 有些孩子还是会不配合 , 家长因此经常是连哄带骗 , 有时家长为了更快给孩子洗完澡还采取强硬的措施 , 而这时候 , 孩子会更加不配合还会在旁边乱蹬乱抓 , 弄得满地狼藉……
√正确的做法:
此时家长可以假装是孩子身体上某一部分 , 比如:手——当孩子洗了手之后 , 家长可以适当的夸奖孩子说:"谢谢你 , 宝贝 , 帮我洗得这么干净 , 我可以舒服地睡觉啦 。 "一般来说 , 孩子会对这样的语境很感兴趣 。 接着 , 家长可以继续扮演孩子身体的其他部位与孩子对话 , 直到孩子配合为止 。
- 小孩为什么不肯“分享”?从“三山实验”解读孩子的“自私”行为
- 孩子小时候的“没礼貌”和长大后的“不孝顺”有多大关系?
- 孩子表达能力欠缺?建议尝试精英家庭都在用的“海沃塔”聊天法
- 孩子犯错不敢告诉家长,比起“惩罚”孩子,家长的“纠正”更重要
- 都说女性生孩子很“伤身”,究竟有多“伤”?看完让许多女性泪目
- 孩子不爱阅读?别灰心,试试这三种方法,父母看过来
- 惩罚熊孩子最有效的办法:只需1招,比打骂效果要好100倍
- “听话才是乖孩子”,“乖孩子”式教育,其隐藏的弊端不可小觑
- 在学校欺负老实的同学,孩子有“歧视心理”,父母该如何应对?
- 孩子情绪管理能力差?家长要学会“映射情感”,会比说教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