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王安石VS司马光,功利主义的变法者与敬天法祖的卫道士( 三 )


秘阁校理王介迅速上书反对 , 还直接请求以始封之君兼开基之主太祖赵匡胤正始祖之位 , 理由就是太祖为大宋子子孙孙建立万世无穷之基业 , 如果不能占东向始祖之尊 , 与礼不合 。 王介为太祖赵匡胤发声的结果就是在八月十四出知湖州 , 被赶出朝廷 。
【历史故事】王安石VS司马光,功利主义的变法者与敬天法祖的卫道士
文章图片
随即翰林学士元绛等一堆人就开始拼命吹僖祖 , 说僖祖就是大宋的契、稷(对商周有功的始祖) , 就应该以僖祖为大宋始祖 , 谁敢说不是 , 那就是不知道尊敬祖先 。
翰林学士韩维等一群尊太祖为始祖派的大臣 , 反驳元绛等人 , 认为僖祖虽然是太祖的高祖父 , 但他并没有功业 , 比不得商周的始祖契、稷 , 应该以太祖为始祖 。
神宗本人虽然觉得韩维、孙固等人所言甚是 , 但他不是太祖直系子孙的身份注定了他的立场 , 肯定不能支持太祖为始祖的言论 。
这时候 , 王相公发话了 , 强势的批评老韩、老孙不对 , 怎么能让高祖父屈居子孙之下呢?如果让太祖为始祖 , 那太祖的高祖父该怎么尊崇?
熟悉宗庙礼法的人都能看出来王相公的蛮横无理 , 祖宗之上还有祖宗 , 自然是有功的祖宗才有资格被尊崇 , 其他的要被迁祧出去 , 僖祖对大宋一点功劳都没 , 凭啥尊他为始祖?
但是 , 为了迎合皇帝 , 王安石是铁心要把赵匡胤踩下 , 把僖祖抬上始祖之位 , 来压制太祖赵匡胤 , 坚决不能让赵匡胤占据始祖之位 , 给太宗后代子孙现任皇帝添堵 。
神宗当然明白王相公不占理 , 但是 , 他又不是赵匡胤的直系子孙 , 怎么可能尊太祖为始祖 , 而把自己(太宗)一系置于尴尬的境地呢?
所以 , 神宗闭着眼、捂着脸认同王相公尊崇祖先、不去计较有没有功德的歪理 , 于熙宁六年(1073)正月初七下诏 , 以僖祖为太庙始祖 , 正式确立僖祖在宗庙老一的地位 , 而始封之君兼开基之主的赵匡胤 , 只能委委屈屈的屈居与其"太祖"名号并不相配的昭穆之位 。
【历史故事】王安石VS司马光,功利主义的变法者与敬天法祖的卫道士
文章图片
04 , 猴格说
通过上面三件事可以看出 , 王安石显然是功利实用主义者 , 灵活机变;而司马光则是迂腐不懂变通的礼法卫道士 , 端方迂阔 。 两人相比 , 司马光更尊重体制些 , 比较死板 , 没有王安石敢打破一切的魄力;而王安石更不讲规矩些 , 为了达到目的可以牺牲一些东西 。
譬如在阿云案中 , 王安石认为皇帝的指令高于一切 , 司马光则认为法律才是高于一切 , 律敕有冲突就该以律为准 , 即便是皇帝也要遵守 。 显然 , 王安石更抬高皇权 , 而司马光则希望皇帝(皇权)接受制度的制约 。
猴格以为 , 在不确定皇帝是明君还是暴君的情况下 , 司马光的观点更稳妥些 , 皇帝采纳大臣的劝谏 , 接受制度的制约 , 自然不会出现皇帝独裁专制的情况 。 而王安石则更鼓励纵容皇帝乾纲独断 , 把皇权从制度制约的笼子里放出来 , 那样很容易出现专制 , 一旦遇到皇帝昏聩 , 权利就会集中在权相手中 。
【历史故事】王安石VS司马光,功利主义的变法者与敬天法祖的卫道士
文章图片
在郭柴之祀和始祖之争中 , 为了维护当前皇帝的利益 , 王安石可以践踏礼法制度 , 可以无视先帝 , 只不过是迎合当前皇权而已 , 因为他觉得这些虚无的东西并不重要;和他相比 , 在濮议中死扛的司马光显得更端方、更有节操底线 , 因为他觉得礼法是构建古人精神世界的支柱 , 所以不能被践踏 。
而在面对他们效忠的对象--皇帝时 , 在王安石、司马光心中也是不同的 , 在王安石眼中 , 国和君是完全等同的 , 为了满足君主的私欲 , 他可以不顾百姓的苦难 。
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 , 神宗把听到民间反映老百姓埋怨新法的事告诉王相公 , 王相公毫不介意的说:老百姓对天寒下雨还有怨言 , 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神宗反驳他说:要是老百姓对天寒下雨都没有怨言 , 岂不是更好?
通过这件小事可见 , 王相公为了他的富国大业 , 是可以牺牲老百姓的利益的 , 在他眼中 , 民利显然要服从君利 , 个人利益要为国家利益让步 。
但在腐儒司马光眼中 , 他更希望皇帝能够接纳臣子对他的劝谏、制度对他的制约 , 在儒家思想、天意民心、祖宗法度构建的框架中做个圣人 , 但很明显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 皇帝是拥有巨大权力、又有血肉有情欲的人 , 怎么会甘愿做神龛里的泥胎 , 所以 , 神宗对司马缸是敬而远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