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太史雷思霈原创

主办:宜昌市文安之研究会
2020年第10期
总第十期
清康熙己巳年(1689)《文门谱略》有载:“公(安之)少颖悟 , 负大志 , 美容仪 , 两耳垂冉 , 识者皆知为公 。 同郡太史雷何思先生见而奇之曰‘吾乡又出一汗血驹也’ 。 ”据《雷思霈诗辑注》(2014年《宜昌市政协文史资料》总第三十七辑 , 蔡建国主编 , 周德富辑注)载:“雷思霈是明代公安派文学的骨干、公安三袁的挚友 , 是竟陵派钟惺的恩师 , 是尚书刘一儒之子、宰相张居正之婿刘戡之的好友 , 是南明宰相文安之的祖师 , 文安之是他的再传弟子 。 ”雷先生还有一首诗《文长公汝止王贞含弟子又予弟子 , 作此以赠长公 , 长公幼而颖慧不减贞含 , 吾门又出一马驹也》:“过师智慧方堪授 , 尔向门庭树几株 。 须信燃灯传法日 , 定因输我是文殊 。 ”诗中的文长公即文安之;王贞含即王维章 , 是安之童生时代的老师 , 却是雷思霈的门生;安之为国珍长子 , 而国珍与思霈又是同年 , 故尊书之 。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东湖县志·人物志》和同治三年(1864)《宜昌府志·人物志》诸文献均有载:“雷思霈 , 字何思 , 博览群书 , 为文不涉草 , 丽丽数千言 , 操纸笔立就 。 万历丁酉举于乡 , 辛丑成进士 , 官翰林检讨 , 文行度越一时 , 崇祀乡贤 。 行草书亦入神品 , 人争宝爱之 , 数分校得佳士 , 时皆贴服 。 城东隅鬯阁 , 其著述处也 。 时啸咏其中 , 或博访名胜 , 所著甚富 , 有《百纳阁文集》行世 。 尝应聘修《通志》 , 撰荆州、施州方舆二书 , 参考折衷 , 尤为明核 。 ”
【历史故事】太史雷思霈原创
文章图片
清乾隆版《东湖县志》载雷思霈传记
雷思霈(1564~1611) , 明夷陵州人 。 乾隆版《东湖县志·古迹志》“邑绅别业附”有载:“岁星堂、甘园、百衲阁、勾将馆、醉石斋、蓬池阁、隅畅阁、枇杷庵 , 以上俱在城东 , 明太史雷思霈建 。 今皆废 。 略园 , 基无考 , 明大学士文安之别业 。 ”据《雷思霈诗辑注》云:其“祖籍湖北宜都白洋善溪(今属枝江) , 他在《陈氏族谱序》中自述:‘余家自三国以至胜国 , 咸居宜都善溪’ 。 在《祭祖茔》一文中又写道:‘方雷之族 , 起自西陵 。 至于蜀汉 , 血战争盟 。 世家夷道 , 开我后昆 。 善溪五陇 , 樵采不禁 。 国初迁峡 , 再立宗枋 。 奕世载德 , 咸有令名 。 惟予小子 , 备乏词臣(翰林) 。 仰承先志 , 况复旧茔 。 英爽如在 , 异代同歆 。 ’”
雷思霈出生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 , 万历二十五年(1597)乡试中举 。 同年 , 文安之的父亲文国珍中举 。 清乾隆版《东湖县志·选举志》中的列表有载:“万历二十五年 , 雷思霈(详进士);文国桢(四川荥经知县) 。 ”其“国桢” , 实为文安之的父亲国珍 , 是年丁酉科中举 , 后出任过荥经、长宁二县知县 。 而雷思霈则在四年后的万历辛丑科(1601)又中三甲进士 , 并经馆试入翰林院 , 初为庶吉士 , 实习期满即授检讨(七品) 。 因修史之事归于翰林院 , 故对翰林院亦有太史之称 。 人们习惯也称检讨为太史 。 官秩虽低 , 却是能参与机务的内阁人选 , 因翰林院是朝廷“储才”的地方 , 素有“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之说 。
【历史故事】太史雷思霈原创
文章图片
雷思霈博览群书 , 知识渊博 , 旧志说他行文不打草稿 , 洋洋洒洒数千字 , 挥毫立就 。 观其《少宰王篆诗序》就可管中窥豹 。 其写文如此 , 作诗亦然 , 他的一首五言古诗《纪行诗》 , 长达172句860字 。 他参与编修过国史 , 也曾应聘参与过《湖广通志》的编纂工作 , 主要撰写《荆州方舆书》《施州方舆书》 , 就“夷陵”一节 , 长达2.4万字左右 , 真可谓“丽丽数千言” , 但这次却绝非“不涉草”的 , 且不知他旁征博引多少书 , 跋山涉水多少路 。 乾隆版《东湖县志》记载:《千顷堂书目》中列有“雷检讨文一卷 , 诗一卷 , 岁星堂集四卷 , 明雷思霈撰 。 ”“雷检讨遗著 , 今遍觅未见 。 其诗集公安袁宏道曾为作序 。 ”这便是后世方志详载的《雷太史诗序》 , 序言开篇道:“何思与余同气类 , 而各有所嗜 。 何思嗜仙 , 余嗜佛 , 两者若分途而不相笑 , 然皆有诗癖 , 余癖而拙 , 何思癖而工”云云 。 袁宏道和雷思霈二人都爱诗成癖 , 袁宏道是“公安三袁”中成就最大的 , 却自贬为“癖而拙” , 反称赞雷思霈“癖而工” 。 这一方面说明袁宏道虚怀若谷 , 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雷思霈才华横溢 。 由此也可知二人友情非常深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