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好男儿志在四方,留在家乡的难道就不是好男儿

俗话说“好男儿志在四方” , 尤其是古代农业社会的大背景下 , 能够走出乡关的人很大程度上确实都是好男儿 。 但是现代社会“志在四方”的未必是好男儿 , 留在家乡的未必不是好男儿 。
【爱历史】好男儿志在四方,留在家乡的难道就不是好男儿
文章图片
在古代通常只有这两种人才可以以社会认可的方式离开家乡 。 一种是通过科举离开家乡去建功立业的官场人士 , 包括科举、武举和从军 。 另外一种是不得已离开家乡谋生的 , 以商人为代表 。 当然还有以不被社会认可的方式离开家乡的 , 以流放犯人、流浪汉和俘虏为代表 。
90年代打工潮兴起 , 大量年轻劳动力开始了“孔雀东南飞”式的离乡谋生 。 以河南、四川、贵州、湖南、江西为主要流出地 , 以广东、浙江、江苏、北京为主要流入地 。 这是现代人力和资源市场匹配的必然结果 。
【爱历史】好男儿志在四方,留在家乡的难道就不是好男儿
文章图片
随后是九十年代末的大学扩招 , 来自各地的大学生毕业开始从人口大省大量流出 , 去到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省会城市、以及区域中心城市 。
【爱历史】好男儿志在四方,留在家乡的难道就不是好男儿
文章图片
好男儿志在四方 , 对有闯劲有理想的年轻人来说 , 是一个合理的大众选择 , 毕竟人往高处走 , 水往低处流 。 但留在家乡未尝不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
志在四方的优势有:更多的选择空间、更大的社会接触面、更好的收入、更公平的就业环境以及更大的学习和展现能力的舞台 。 而劣势在于陌生的环境、需要打造全新的人际关系网络、可能的孤独和思乡情节、不能照顾到父母、以及亲情的远离和逐渐的淡化 。
留着家乡的优势劣势基本上与志在四方刚好相反 。
至于怎么选择 , 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 。 尊重内心就好 。
苏秦曾经讲:但使我在洛阳有三顷地 , 安能配六国相印 。 这恐怕是大多数漂泊异乡的人 , 在情绪低落时都有的共鸣 。
【爱历史】好男儿志在四方,留在家乡的难道就不是好男儿
文章图片
伟人有诗云:
孩儿立志出乡关 , 学不成名誓不还 。 埋骨何须桑梓地 , 人生无处不青山 。
我们把这叫浪漫主义情怀 , 也是对志在四方的最好诠释 。 舍得之间尽显英雄本色 。
【爱历史】好男儿志在四方,留在家乡的难道就不是好男儿】建功桑梓与扬名天下 , 我觉得没有本质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