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雍正为何不顾读书人反对,一定要推行士民一体当差纳粮呢

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秋 , 开封府正在举行河南乡试 , 凡是考中的生员 , 都能获得举人身份 。 然而 , 在这场至关重要的考试里 , 却有学生闹罢考 , 借此抗议新推行的士民一体当差纳粮的国策 。
罢考事件发生后 , 河南巡抚田文镜火速上报 , 接到奏报的雍正帝决意“整饬一番 , 申明国宪” 。 最终 , 为首闹事的考生王逊、范瑚被处决 , 考官张廷璐被革职 , 士民一体当差纳粮的国策得以推行 。
那么问题来了 , 雍正为何不顾读书人反对 , 一定要推行士民一体当差纳粮呢?
这就要从清初的徭役赋税制度说起 。 清初的徭役分为里甲、均徭、驿传、民壮四类 , 另有专门整治河道、修筑海塘的河工 。 清廷承袭明制 , 按照官员品级大小 , 豁免他们一定数量的丁役 , 免除士人本人差役和杂办 。
清初的赋税 , 废除了明末“辽饷、剿饷、练饷”等加派 , 以明代万历年间的赋税为准征收 。 和徭役一样 , 士绅们是免税的 , 于是交税的重担 , 完全落在普通老百姓身上 。
士绅们享受着免役免税的特权 , 仍不满足 , 他们或是出入官署 , 包揽词讼;或是勾结胥吏 , 鱼肉乡里;或是抗违钱粮 , 藐视国法;或是代民纳课 , 私润身家;或是横行闾里 , 欺压小民 。
【爱历史】雍正为何不顾读书人反对,一定要推行士民一体当差纳粮呢
文章图片
雍正自称“事事不如乃父 , 惟有洞悉下情” , 对此当然不会熟视无睹 。 登基次年二月 , 便下令从今以后 , 士绅要同平民一样 , 当差、纳粮 。
为防止官绅勾结 , 特意警告地方官们“倘有瞻顾不力革此弊者 , 或科道官参劾 , 或被旁人告发 , 查出必治以重罪” 。
政策一下 , 果然引来士绅阶层的强烈反弹 。
当年七月 , 河南巩县贴出了“生员与百姓一体当差”的告示 。 生员们不满 , 控告县令张可标 。
雍正四年 , 贡生张鹏生私吞钱粮 , 雍正下令将其枷号三个月 , 发配黑龙江 。 此后还规定 , 贡、监生员包揽钱粮而拖欠者 , 一律革去功名 。
雍正五年 , 甘肃阶州士绅拒绝交粮 , 雍正指示要严惩不法人员 。
雍正十二年 , 鉴于各省常有生员罢考 , 以此挟制考官 , 雍正下令 , 凡相约罢考的 , 一律取消其考试资格 。
在雍正皇帝的铁腕手段下 , 士绅们开始了当差纳粮 , 百姓对此当然拍手称快 。 不过 , 他们身上的负担依然很重 。
【爱历史】雍正为何不顾读书人反对,一定要推行士民一体当差纳粮呢
文章图片
这就要提到“摊丁入亩”政策了 。
从周朝开始 , 中国人就开始缴纳人头税(丁税) , 无论贫富 , 人多的家庭交税就多 。
人头税的实质是劳动税 , 在建国之初这样做有合理性:人少地多时按人头征税 , 税收将随着人口增加而增长 。 但到了王朝中后期 , 随着两极分化的加剧 , 这时就需要向拥有资产的人征税 , 如果成功 , 王朝就能迎来中兴 , 如果失败 , 王朝就要面临覆灭 。
晚明时期 , 土地兼并极为严重 。 张居正不顾天下士绅地主反对 , 强行推广“一条鞭法” , 将部分人头税摊到土地中 。 张居正死后 , 士绅阶层立刻反扑 , 他们怂恿万历 , 把张居正批倒批臭 。 到崇祯年间 , 东林党人彻底废除“一条鞭法” , 将税负转移到穷人身上 。
【爱历史】雍正为何不顾读书人反对,一定要推行士民一体当差纳粮呢
文章图片
明朝灭亡后 , 清朝统治者又恢复了“一条鞭法” , 等于是既收人头税 , 也收土地税 。 然而 , 随着土地兼并日趋严重 , 穷苦百姓的税负越来越沉重 。
因此 , 一些有识之士倡导税制改革 。 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全国人丁总数为24621324人 , 丁银要收335万两 。 次年 , 康熙宣布滋生人丁 , 永不加赋 。 以后额外增丁 , 不再多征丁银 。
此举减轻了新生人丁的负担 , 但也有不足之处:各地人口是不断变动的 , 有出生 , 也有死亡 , 需要重新计算每个人的丁银量 , 统计工作非常繁琐的 。
雍正二年 , 雍正在直隶试点实行“摊丁入亩”的政策 。 七年之后 , 各省基本实行了该政策 。
雍正十二年 , 重修的《赋役全书》面世 , 里面详细记录了土地和人口的规模和数量 。 从此直至清末 , 田赋收入一直在三千三百万两以上 , 成为全国财政收入最主要来源 。
摊丁入亩政策 , 实质上取消了人头税 , 从此田多者多税 , 田少者少税 , 无田者无税 。 这一政策明显有利于无地贫民 , 不利于富户豪绅 。 所以从一开始 , “摊丁入亩”就受到各地富绅强烈反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