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甘露之变: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太监造反事件,结果宦官完胜,彻底葬送了唐朝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 , 太监(宦官)一直是个弱势群体 , 是供皇家任意差遣、随意打骂的奴才 , 基本没啥地位可言 , 但由于进得楼台 , 离皇帝最近 , 所以很多时候又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 到后来由于受到皇帝的过分宠信 , 竟然使得一些太监达到无法无天的地步 , 东汉、唐朝和明朝是被太监祸害最严重的三个朝代 , 东汉的太监由于经常受到外戚的制约 , 倒也没引起太大的动荡 , 而明朝的太监即便是像魏忠贤、刘瑾、严嵩等飞扬跋扈之流 , 最后也是皇帝一句话就给办了 , 所以 , 这两个朝代的太监终究还是奴才 , 掀不起什么大浪 。
【历史故事】甘露之变: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太监造反事件,结果宦官完胜,彻底葬送了唐朝
文章图片

但唐朝的太监就不一样了 , 自唐肃宗时期起 , 朝政就被宦官李辅国所掌控 , 尤其是到唐德宗时期 , 委任宦官掌管禁军成了定制 , 从此宦官的权势变得不可抑制 , 后来就连朝廷大臣的升降、皇帝的废立 , 甚至于皇帝的生杀大权全都掌握在他们手里 , 真正实现了"奴才翻身当家做主人"感觉 , 着实令前世和后世的同行们眼红一把了 。 下面是一组唐中后期的皇帝拥立表:唐代宗李豫由宦官李辅国拥立;唐穆宗李恒由宦官梁守谦、王守圭等拥立;唐文宗李昂由宦官梁守谦、王守澄、杨承和等拥立;唐武宗李炎由宦官仇士良、鱼弘志等拥立;唐宣宗李忱由众宦官拥立;唐懿宗李漼由宦官王宗实拥立;唐僖宗李儇由宦官刘行深、韩文约拥立;唐昭宗李晔由宦官杨复恭、刘季述拥立 , 这些皇帝的小命都捏在宦官手里 。
【历史故事】甘露之变: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太监造反事件,结果宦官完胜,彻底葬送了唐朝
文章图片

唐玄宗电视剧照
既然皇帝是被太监所拥立的 , 自然这些太监也就掌握了生杀大权 , 唐肃宗李亨是被宦官李辅国给吓死的(自古以来 , 窝囊的皇帝都胆小 , 被吓死的不在少数) , 唐宪宗李纯是被宦官陈弘志杀死的 , 唐敬宗李湛是被宦官刘克明等所杀 , 皇帝都被欺负成这样子 , 哪里还有皇家的面子可言 , 堂堂世界超级大国的皇帝竟被一帮阉人玩弄于股掌之间 , 难道作为拿朝廷俸禄的大臣们就眼看着皇帝被欺负 , 不想帮皇帝反击一下?但凡有点自尊的大臣都不会漠然视之 , 还别说 , 被压迫的大臣们还真起来反抗了 , 只不过最后还是被无情镇压了 , 究其失败的原因 , 就是因为这些大臣们没有掌握一张好牌--禁军 , 谁掌握这支武装谁就可以轻易控制整个朝廷 , 为此 , 皇帝和大臣们也做过一些零星的斗争 , 譬如在唐代宗、唐德宗和唐宪宗统治的一段时间内 , 宦官曾一度被有效压制 , 只不过继任者能力有限 , 没有从根本上解除这些宦官的势力 , 使得他们很快又死灰复燃 。
【历史故事】甘露之变: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太监造反事件,结果宦官完胜,彻底葬送了唐朝
文章图片

宦官王守澄电视剧照
发生在唐文宗时期的甘露之变是唐朝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宦官和皇帝以及大臣们之间的大决战 , 此战过后 , 更是彻底奠定了大唐王朝灭亡的基础 , 从此 , 宦官便牢固控制着大唐帝国的命脉直到灭亡前的最后几年 , 而引起这次大决战的人正是不甘做傀儡的唐文宗李昂 , 他是唐中期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 , 他接手的唐帝国已是隐患丛生、矛盾激化 , 更有以杨复恭为首的宦官集团狂妄叫嚣着"定策国老 , 天子门生"的不堪政治局面 , 心存远大抱负的李昂即位后就想改变这种不利局面 , 他很快就采取了一系列振弱图强的措施 , 从大和元年(公元827年)即位伊始 , 首先将宫中的道士纪处玄、杨冲虚及伎人李元戢、王信等流放岭南 , 随后又于大和三年(公元829年)诏令凤翔(今陕西西部甘肃东部)、淮南(今安徽寿县)二道的官吏将此前选进皇宫的女乐24人遣归原籍 。 开成五年(公元840年)又从后宫放逐宫女3000余人 , 裁撤教坊乐工、内监1270人 , 并将供皇室打猎使用的五坊鹰犬也统统放掉 , 还诏令各地禁止向朝廷进贡宝物、珍玩绢绣 , 唐文宗的这些作为 , 是对宦官仇士良之流以蛊惑人君"为宦之道"的一种反击 。
【历史故事】甘露之变: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太监造反事件,结果宦官完胜,彻底葬送了唐朝【历史故事】甘露之变: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太监造反事件,结果宦官完胜,彻底葬送了唐朝
文章图片

唐文宗电视剧照
他做的第二件事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 , 改变朝廷以宦官为主的官吏结构 , 大和二年 , 唐文宗诏令举行"直言极谏科"的策试 , 举子刘蕡五千余言的《直言极谏策》对宦官乱政的局面提出了尖锐的抨击 , 在谈到宦官把持朝政的现状时说:"以亵近(指宦官)五六人总天下大政 , ……群臣莫敢举其状 , 天子不得制其心 。 "也就是说朝廷的一切大权 , 被五六名宦官把持着 , 满朝的文武和皇帝本人也无可奈何 , 又说道:"百姓对于官理 , 畏之如豺狼 , 恨之如仇敌 。 现在国家困穷 , 黎民流散 , 盗贼井起 , 国家已成土崩瓦解之势 , 危在旦夕 。 "随即 , 他也提出了解决矛盾的对策:"勒令那些游手好闲的懒惰之徒 , 从事农业种植工作 , 节省那些不必要花费的钱财 , 救济社会上的穷困百姓 。 "刘蕡之言是一篇极有见地的策论 , 但主考官怕得罪宦官 , 不敢录取他 , 唐文宗也不敢出面干预 , 怕危及自身的安全 , 选择了引而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