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 ,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 ,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
前段时间宝宝班里组织了一个亲子游 , 班里的10个小朋友和爸妈一起去野炊 。
在野炊过程中 , 一名小朋友阳阳在野营的时 , 因为被妈妈凶了一句后 , 就开始闹脾气 , 把自己的便当直接扔到河里去了 。 当时阳阳妈很生气就想打他 , 周边的妈妈开始跟着劝解"阳阳还小 , 今年也才5岁 , 很多事都还不懂 , 长大了就会慢慢知道了" 。
有了一个妈妈说 , 就会有很多爸妈都出来劝解 , 阳阳妈气消了之后就和阳阳说"小小年纪脾气就这么差 , 白养你了" , 然后就让阳阳爸去带他了 。
在日常生活中 , 这种现象是很明显的 , 很多家长都会说"孩子还小 , 以后就知道了" , 特别是爷爷奶奶带孩子时 , 都会认可这种观点 , 觉得"我以前也是这样带孩子的 , 现在不也是好好的吗" 。
其实我是非常不赞成这种想法的 , 孩子爸妈的"灰犀牛式"养育方式 , 只会让家长忽视问题 , 让小朋友学会推脱责任 。
文章图片
什么是"灰犀牛式"养育?
你在非洲大草原旅游 , 看见远处的灰犀牛想给它拍个照 , 于是慢慢向它接近 , 等你清楚看到灰犀牛时 , 你才想起向导的警告 , 但是此时你已经离它太近了 , 你想逃跑的时候 , 才发现它的速度是你无法想象的 , 你根本就逃不掉 。
"灰犀牛"被用来比喻 , 最大的问题往往不是问题本身 , 而是对问题的视而不见 。 最初的小洞不补 , 导致后期大洞就需要受苦了 。 我们常用"灰犀牛"式教育来形容时常觉得"孩子现在还小 , 长大就好了"的家长们 。
文章图片
"灰犀牛式"养育为什么不可取?
在家庭教育里 , 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漏斗法则" , 是告诫家长应该选择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 。
我们都知道 , 漏斗有两个口 , 一个大口和一个小口 , 小口紧 , 大口松 。 像平时我们在选择教育方式一样 , 漏斗有两种选择方式:
【别说孩子长大就好了,“灰犀牛式”养育不可取,小心孩子长大后悔】一种是"自小到大" , 从一开始的约束教育 , 到后面给予孩子自由的发展空间
一种是"自大到小" , 在孩子小的时候不加以管束 , 等到出现问题时候在来限制他 。
"漏斗法则"告诉我们应该自下而上 , 小口入大口出 。 孩子还小的时候 , 由于孩子的经验什么都不足 , 父母给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 , 告诉他什么可以做 , 什么要尽量避免 , 通过约束来让他知是非 。
文章图片
前段时间"北大学子弑母案"震惊全中国 , 本来乖巧聪明的才子吴谢宇 , 成为谋杀母亲后逃逸的嫌疑犯 。 从来没有人质疑过的父母教育方式 , 却在这个时候从幕后被搬上了台前 , 吴谢宇从小就乖巧 , 母亲也没怎么管过他 , 却没想到这种教育方式却断送了母亲的性命 。 于是吴谢宇的很多亲戚朋友都在说"我没想到这个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了" , "他以前很乖的 , 怎么会做这种事情" , 但是说到再多 , 也只是徒劳 。
漏斗法则中"自小到大"的教育方式 , 就是在说父母小时候对孩子不加以管束 , 放任孩子自己自由生长 , 等到孩子长大的时候 , 离开父母 , 没有父母的宽容放纵 , 就会处处碰壁 , 这个时候 , 父母才会后悔 , 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子 。 就像吴谢宇一样 , 等到犯错人们才知道原来是一开始孩子的教育没做好 。
"灰犀牛式"养育就和"漏斗法则"中的自大到小一样 , 小时候不加以管束 , 等到事情严重的时候 , 才来后悔为什么当初没有发现问题 。 是一个应该摒弃的教育方式 。
父母应该怎么避免"灰犀牛式"养育?
给孩子养成犯错就要改的习惯
孩子犯错时 , 父母应该要及时指出他的问题 , 告诉他"宝宝你这样做是不对的哦 , 以后不可以这样做" , 而不是帮孩子找借口 , 认为是孩子还小 , 有很多事情都不懂 。 久而久之 , 他也会把"还小"当成是自己犯错的借口 。 比如会在做错事情的时候就说"妈妈我还小 , 我不知道原来这件事情是不可以做的" 。
所以在孩子犯错的时候 , 要及时告诉他做的不对 , 孩子天生的忘性会比较大 , 如果每一次都找借口让他逃开惩罚 , 那对他以后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
- 考100分就给100块?贿赂式教育不可取,会损坏孩子自驱力
- 孩子总乱扔东西?不能强硬阻止,这2种“后果”比你想象中要大
- 男孩要“穷养”?小心把孩子养出“稀缺心态”,会得不偿失
- 孩子越来越坐不住?“斯特普效应”给出答案,3个方法提高专注力
- 孩子总是“唱反调”,为缓解问题,家长要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
- 孩子常把这3句话挂在嘴边,多半长大后“没出息”,希望你没听过
- 一碰到困难就崩溃,孩子“抗压能力差”怎么办?父母应该知道因!
- 还在帮孩子补“短板”,“长板理论”表明,“优势”才是王道
- 觉得儿子喜欢洋娃娃很丢脸?你错了!“双性化人格”的孩子更出色
- 害怕孩子在幼儿园被“欺负”?让孩子记住6个步骤,远离“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