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诸葛亮这么出名,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他的形象呢?一起来看看

一、文艺小说中诸葛亮的形象
魏晋以后 , 诸葛亮形象开始出现于文学作品中 。 隋唐诗文、宋元戏曲及话本、明清小说中都有关于诸葛亮的文学描写 , 尤其是罗贯中《三国演义》对诸葛亮形象的塑造更是精彩绝伦 , 对以后诸葛亮形象的定型与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 。
文学作品中的诸葛亮形象在保留史书中的智慧、忠贞、爱国等品质的基础上 , 又虚构出不少新的特征 。 在作家笔下 , 诸葛亮演变成一个儒雅潇洒、神机妙算、呼风唤雨的天才 。
诸葛亮形象海外传播作品数量丰富 , 但质量却良莠不齐 , 甚至有些作品与诸葛亮形象所代表的中华优秀文化的价值观背道而驰 。 这不仅难以起到文学经典和历史文化名人传播的正面效果 , 还有可能让海外受众曲解三国文化和诸葛亮形象 。
【爱历史】诸葛亮这么出名,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他的形象呢?一起来看看
文章图片
1、儒雅潇洒、指挥若定
魏晋笔记小说对诸葛亮的装束进行了描写 , 说他与司马懿对峙时“素舆、葛巾、持白毛扇” , 与以往的领兵大将装束截然不同 , 显示出儒雅的气质 。 到了《三国演义》 , 诸葛亮“簪冠鹤氅 , 手执羽扇”“身披道衣 , 散发跣足”“身长八尺 , ……飘飘然当世之神仙也” 。 领兵打仗时 , 坐着小车之中 , 手挥羽扇 , 镇定自若 。 罗贯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力 , 将诸葛亮描绘成一幅儒雅潇洒的儒将形象 。
2、神机妙算 , 用兵如神
《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用兵如神的情节多不胜数 。 如《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平定南中 , 仅有“率众南征 , 其秋悉平”八字 , 在《三国演义》中却被演绎成“七擒七纵”的精彩故事 , 表现了诸葛亮的用兵如神 。 赤壁之战前 , 诸葛亮排兵布阵 , 安排关羽守华容道 。 刘备认为关羽会为了义气放走曹操 , 建议另选他人 。 诸葛亮称自己夜观天象 , 曹操命不当亡 , 所以是送关羽一个人情让其报答曹操当年之恩 。 故事证明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 其他如空城计、火烧博望等情节同样烘托了诸葛亮的军事奇才 。 这与正史中评价诸葛亮“应变将略 , 非其所长”大相径庭 。
【爱历史】诸葛亮这么出名,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他的形象呢?一起来看看
文章图片
3、能言善辩 , 口若悬河
【爱历史】诸葛亮这么出名,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他的形象呢?一起来看看】《三国志》中记载诸葛亮说服孙权时曾使用激将之法 , 表现出诸葛亮具有一定的论辩口才 。 罗贯中对诸葛亮的这一特点大加渲染 , 通过舌战群儒、骂死王郎、气死周瑜等情节展现诸葛亮的高超口才 。 游说孙权时 , 面对东吴群臣发难 , 诸葛亮侃侃而谈、对答如流 , 众人是“无一言回答”“默然无语”“低头丧气不能对”“尽皆失色”等 。 小说通过对比表现诸葛亮的能言善辩 。 而骂死王郎、气死周瑜等情节更采用夸张的手法体现诸葛亮的口才 。
二、影像时代诸葛亮形象的新变
随着影像时代的到来 , 诸葛亮形象从史传记载、民间传说文学作品等逐渐走向荧幕
以及实景剧场等 , 其形象在保留传统特点的基础上 , 也出现了不少新变 。
1、影视剧赋予诸葛亮“人之常情”
迄今为止 , 已有不少三国题材的影视作品被搬上荧幕 , 总体而言 , 央视版《三国演义》和《新三国》所刻画的诸葛亮形象更为深入人心 , 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 。
央视版《三国演义》被誉为经典的三国题材影视剧 。 剧中饰演诸葛亮的唐国强用精湛的表演 , 完美诠释了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内涵 。 随着剧情的发展 , 前期角色运筹帷幄、料敌如神 , 后期则在悲情中抵达伟大 , 从而紧紧抓住观众的心 , 让大家在敬仰与悲悯之中感受到武侯的信念 。
在影视剧创作者看来 , 诸葛亮“多智”却不“近妖” , 他既具有伟大政治家的远大眼光和卓越智慧 , 也具有常人的喜惧哀伤 。 所以影视剧在尊重和保留以往诸葛亮文学艺术形象的前提下 , 又展现出了他作为普通人的一面 。 小说《三国演义》描写诸葛亮借东风前于七星坛吩咐鲁肃:“子敬自往军中相助公瑾调兵 。 倘亮所祈无应 , 不可有怪 。 ”而在央视版《三国演义》中 , 诸葛亮则叫住蒙在鼓里的鲁肃想要道别 , 却欲言又止、顾左右而言他 , 终又送鲁肃离去 , 从而将诸葛亮欲借作法之由逃离吴军 , 却又对好友鲁肃不舍的复杂心情体现地淋漓尽致 , 使观众真切感受到隐藏在诸葛亮内心的情谊 。
【爱历史】诸葛亮这么出名,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他的形象呢?一起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