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大明劫,明朝是如何走向灭亡的?( 二 )


【历史故事】大明劫,明朝是如何走向灭亡的?
文章图片
▲萨尔浒战役中 , 明军虽兵多将广但却过于分散 , 被努尔哈赤各个击破
万历意识到危险的来临 , 征调十余万军队围剿努尔哈赤 , 但遭受了巨大的失败 , 史称萨尔浒之役 。
双方实力在关外就此反转 , 明朝处于守势 。 到崇祯即位 , 明军只能退守于辽西一带与后金相持 。
崇祯急于结束与后金的战事 , 任命袁崇焕为蓟辽督师 , 寄希望他五年平辽 , 但此时后金军的实力要远超于明军 。 崇祯对于袁崇焕过大的期望 , 日后更是袁崇焕身死的诱因 。
【历史故事】大明劫,明朝是如何走向灭亡的?
文章图片
▲明军的作战能力要远远低于八旗军
后金军事机构没有明朝那么复杂 , 但却简单有效 , 将部属分为八旗 , 八旗各设旗主相互协作 。
【历史故事】大明劫,明朝是如何走向灭亡的?】辽东物资贫瘠 , 连绵不断的战争是八旗获得利益的最佳时机 。 相反 , 明军作战时很难相互协调 , 到最后形成大大小小的军事集团 。
后金在辽东不停的消耗明朝本已捉襟见肘的财力和资源 , 数百万的饷银贴在永远填不满的无底洞中 , 养肥了吴三桂 , 左良玉之流 , 却榨干了千千万万的黔首黎民 。
三、百年积弊的集中爆发
明朝开国一百余年 , 人口急速增长 , 而贫富差距扩大 , 土地兼并的态势日趋严重 。 无论是官场 , 军队 , 社会都产生了大大小小的利益集团 。
明初普遍设立军屯 , 军户们战时作战 , 闲时与农民一样耕种 , 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朝廷的财政负担 。
随着大规模战事的结束 , 军屯的重要地位逐渐下降 , 卫所军官侵吞大量军户们的土地 , 导致军户被断绝了生计 , 成批逃亡 , 甚至天子脚下的三大营只剩下数万老弱病残 。 以至于到崇祯时期失去了最基本的作战能力 。
相较军事的颓败 , 明朝政治上的保守则更为致命 , 让明朝丧失了变革的活力与勇气 。 万历时期的首辅张居正曾做出勇敢的尝试 , 根据经济的发展制定政策 , 实行一条鞭法从而减轻底层人民的负担 , 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 。
【历史故事】大明劫,明朝是如何走向灭亡的?
文章图片
▲张居正改革给明朝国库带来了巨大的财政收入
可张居正的新法一旦实施 , 士绅地主阶层的利益将会受到损害 。 像新法中的丈量土地和摊丁入亩等措施会压缩他们暗箱操作的空间 。
张居正死后遭到清算 , 所制定的新法也大部分被废除 , 旧的利益集团依然保留下来 。 为了私利结成团体 , 互相党同伐异 。 朝政趋于无用 , 更主要的作用便是推诿扯皮 。
【历史故事】大明劫,明朝是如何走向灭亡的?
文章图片
▲腐败 , 内耗严重的明末统治阶级
险恶复杂的政治环境更是腐败滋生的优良土壤 , 例如东南沿海的郑芝龙作为海盗 , 通过和地方官僚的交易 , 能够绕过朝廷的关口开展巨额的走私贸易 , 不断增长的财富让他完全具有割据一方的实力 。
当战争来临之际 , 帝国的土地成为实力派们的角斗场 , 明末朝廷在地方上的控制力大为缩减 , 孤独的崇祯好似就坐在火山口上 , 喷薄而出的烈焰随时可以将他吞噬 。
四、小冰河期带来的气候灾难
从16世纪末到17世纪中旬 , 地球的平均温度跌到了万年以来的最低值 。
寒冷会使粮食大幅度的减产 , 处在农业社会的明王朝 , 无法像现代社会一样当粮食出现短缺可以大量进口食品 , 所以产生的破坏会被无限放大 。
【历史故事】大明劫,明朝是如何走向灭亡的?
文章图片
冻饿使得底层人民挣扎在死亡线上 , 道路上饿殍遍地 , 朝廷不仅无法向灾民发放救济粮甚至还加倍征税 。 民众无法忍受杀掉官吏 , 攻破县城的事情常有发生 。
温度整体下降 , 造成降雨往南方移动 , 形成了北旱南涝 , 同时大范围出现的奇特现象 。 其中 , 西北地区的受灾程度最为严重 , 短短的几十年内发生过八次大的饥荒 , 土地欠收乃至绝收导致无法养活为数众多的耕民 。
【历史故事】大明劫,明朝是如何走向灭亡的?
文章图片
▲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灾民
陕西至河南西部一带原本降雨量较小 , 即使没有受灾也只能勉强自足 , 长时间受旱导致民变四起 , 明朝政府为了镇压民军先后派出了曹文诏 , 卢象升 , 孙传庭等良将 。
民军战斗力弱自然不是官军的对手 , 但却不易消灭 , 民军一旦失败 , 迅速化整为零等到官军撤退又东山再起 。 因此官军越打越少民军越打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