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造葡萄酒的步骤「如何酿造葡萄酒制作方法」

葡萄酒,种类很多,最常见的分类方法是根据红酒的颜色进行分类 。红酒可以分为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和桃子红葡萄酒 。除了这种方法,红酒还可以根据含糖量进行分类,分为干型、半干型、半甜型和甜型,那葡萄酒怎么酿造呢?相关的介绍如下!

酿造葡萄酒的步骤「如何酿造葡萄酒制作方法」

文章插图
酿造葡萄酒的步骤
1、去梗
把葡萄果粒从梳子状的枝梗上取下来 。枝梗含的单宁酸特别多,如果放在一起压榨会有一股令人不快的味道 。
2、压榨果粒
葡萄酒的红色是压榨葡萄皮时释放出来的,所以在制造红葡萄酒时,葡萄皮和葡萄肉同时压榨,桃红葡萄酒在压榨到一定程度时把葡萄皮挑出,白葡萄酒是只压榨果肉 。
3、榨汁和发酵
经过榨汁,就可得到酿酒的原料——葡萄汁 。有了酒汁就可酿制好酒 。葡萄酒是透过发酵作用而得的产物 。经过发酵,葡萄中所含的糖份会逐渐转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因此,在发酵过程中,糖分越来越少,而酒精度则越来越高 。通过缓慢的发酵过程,可酿出口味芳香细致的红葡萄酒 。
4、添加二氧化硫
要想保持葡萄酒的果味和鲜度,就必须在发酵过程后立刻添加二氧化硫处理 。二氧化硫可以阻止由空气中的氧使葡萄酒所引起的氧化作用 。新酒在发酵后大约3周左右,必须进行次沉淀与换桶 。第二次沉淀要4至6周 。沉淀的次数和时间上的顺序,完全就是所要达到的口味 。
葡萄酒是当前中国人餐桌上的新宠
新的考古研究表明,中国人酿酒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600年的新石器时代 。那时候的古人已经懂得用稻米、蜂蜜和野葡萄之类的水果酿酒 。根据中美联合考古队在山东省日照市两城镇地区的新调研报告显示,他们通过对该地区出土陶器的化学分析,检测出其中残留有酒的成分 。专家指出,酒石酸或酒石酸盐成分的存在预示着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两城镇地区的古人已经开始使用葡萄作为酵母酿造混合酒 。
1995年,山东大学考古研究所专家与美国部分考古学者成立了联合考古队,开始对距日照市东北20公里的两城镇进行区域系统调查 。考古队成员,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所教授方辉说此次发现反驳了葡萄酒是泊来物的观点 。“学术界通常认为葡萄酒是在中亚起源的,于公元前2世纪传入中国 。这个年代比我们在两城地区检测出的混合型酒晚了约2000年 。”
他说,中亚地区葡萄酒的原料是一种人工栽培的欧亚葡萄种类,而在两城地区出现的混合酒更象是用当地产的野葡萄作为原料 。在遗址上,考古队曾挖掘出一粒葡萄籽的遗存,在其周围发现的200余件陶器中,有7件器物的内壁上含有酒的残留物 。考古队还在陶盆这类作为蒸煮之用的器具上发现了酒的残留物 。专家猜测,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古人可能已经学会了用酒来烹制和炊煮某些食物 。
葡萄酒在元朝时期的历史
在描述“太原府王国”时则这样记载,“太原府园的都城,其名也叫太原府,那里有好多葡萄园,制造很多的酒,这里是契丹省产酒的地方,酒是从这地方贩运到全省各地 。”元朝立国虽然只有九十余年,却是我国古代社会葡萄酒业和葡萄酒文化的鼎盛时期 。
元朝的统治者十分喜爱马奶酒和葡萄酒 。据《元史·卷七十四》记载,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年间,祭宗庙时,所用的牲齐庶品中,酒采用“乳、葡萄酒,以国礼割奠,皆列室用之” 。“乳”即马奶酒 。这无疑提高了马奶酒和葡萄酒的地位 。至元二十八年五月(1291年),元世祖在“宫城中建葡萄酒室”(《故宫遗迹》),格外促进了葡萄酒业的发展 。在当时元大都宫城制高点的万岁山广寒殿内,还放着一口可‘贮酒三十余石”的黑玉酒缸,名为渎山大玉海” 。此缸至今尚存于北海团城,是元朝帝后嗜饮葡萄酒、马奶酒的历史见证 。
考虑到粮食短缺等原因,元世祖十分重视农桑,要求朝庭专管农桑、水利的部门“司农司”编纂农桑方面的书籍,用于指导地方官员和百姓发展农业生产 。至元十年(1273年),《农桑辑要》刻颁,全书共有六万五千多字,分作七卷 。主要内容为典训、耕垦、播种、栽桑、养蚕、瓜菜、果实、竹木、药草、畜、禽鱼、蜜蜂等 。该书是现存早的官修农书,被颁发到各级劝农官,以指导农业生产 。书中对“蒲萄”是这样写的:蒲萄:蔓延,性缘不能自举,作架以承之 。叶密阴厚,可以避热(十月中,去根一步许,掘作坑收卷蒲萄悉埋之 。近枝茎薄实黍穰弥佳,无穰,直安土亦得 。不宜湿,湿则冰冻 。二月中还出,舒而上架 。性不耐寒,不埋则死 。其岁久根茎粗大者,宜远根作坑,勿令茎折 。其坑外处,亦掘土并穰培覆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