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行之是什么意思

笃行之是什么意思

笃行之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笃行之:切实的实行 。出自:战国·孔伋《中庸·第二十章》节选:诚者,天之道也 。
诚之者,人之道也 。
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翻译:真诚是上天的原则,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原则 。
天生真诚的人,不用勉强就能做到,不用思考就能拥有,自然而然地符合上天的原则,这样的人是圣人 。努力做到真诚,就要选择美好的目标执著追求: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的实行 。扩展资料《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孔伋所作 。
书中内容肯定了“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中庸》所论乃天道、人道的最高深又最恒常的道理 。中庸是循中和之道而为之 。
其通篇的主旨是论中和,探讨致中和的方法 。中和是宇宙的本来状态 。人的可教育,就在于能中和;政教的作用,就在于致中和 。
就《中庸》一书而论,可知中庸既是最高的大道境界,也是处理问题的最正确的思想方法 。
笃行之的前四句是什么
笃行之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前四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意思是:要广泛地学习,仔细地询问,审慎地思考,清晰地分辨 。
出自战国时期子思《礼记·中庸》,原文选段: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译文:要广泛地学习,仔细地询问,审慎地思考,清晰地分辨,忠实地实践 。要么就不学,学了没有学会就不中止 。
要么就不问,问了还不明白就不中止 。要么就不思考,思考了不懂得就不中止 。要么就不辨别,辨别了不分明就不中止 。
要么就不实行,实行了但不够忠实就不中止 。别人一次能做的,我用百倍的工夫,别人十次能做的,我用千倍的工夫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中庸》出自《礼记》,原本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第三十一篇 。
《礼记》原名《小戴礼记》,又名《小戴记》,由汉宣帝时人戴圣根据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批佚名儒家的著作合编而成 。宋代以前,学者皆主张《中庸》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子思所作 。自宋代开始,有学者主张《中庸》是子思与秦汉之际的儒者杂述而成 。
以上两种观点各有依据 。现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庸》是子思及其弟子多人所作 。文章主旨:文章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它涉及的教育论述主要是以下几方面:1、关于教育的本质与作用 。
文章便说修道即为教育,而教育的作用则在于顺着先天的善性发展,尽量把天赋的道德观念、道德意识体现出来 。2、关于教育教学过程和步骤 。文章概括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五个阶段 。“博学”就是广泛的学习;“审问”即对博学中的内容详细地问其真伪;“慎思”即对审问的内容进行分析、思考;“明辨”即明确分辨存在的问题,明确努力的方向;“笃行”即切实的实行,使观念和行为得到统一 。
这是一套完整的内省方法,包括学一思一行等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3、关于教育途径 。一是发掘人的内在天性,达到对外部世界的体认 。二是通过对外部世界的求知,以达到人的内在本性的发扬 。
4、重视主观努力的作用 。作者认为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与坚强意志,是在个人努力和学习中培养出来的,而并不完全取决于人的天赋 。
笃行之是什么意思 笃行之的含义
笃行之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1、笃行之:切实的实行 。2、出自:战国·孔伋《中庸·第二十章》节选:诚者,天之道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