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天是天仓,有什么风俗

哪天是天仓,有什么风俗

哪天是天仓,有什么风俗

文章插图
农历正月廿五日,俗称“填仓节”也叫“天仓节”,是旧历正月最后的一个节日,也是民间象征来年五谷丰登的节日之一 。风俗:蒸制食品介休用糕面捏成元宝、包袱、锅、鸡、狗等各种形状的灯盏,盛满食油,到晚上点燃放置室内各处,次日吃油炸或油煎食品,祝人丁兴旺,五谷丰登 。
祁县是家家户户蒸一种包有豆、枣或糖馅的口袋状面食 。左权是蒸制一种叫“仓谷连”的面食埋入粮囤内 。蒸制食品方法不同,目的一致,都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粮食满囤,丰衣足食,人丁兴旺 。搬运填仓在天仓之日,各县居民都要采用担煤、担土、担水等形式,寓意添仓,企盼丰年 。
民间有许多填仓活动,皆与饮食习惯紧密相连 。晋北地区习惯蒸莜面窝,取其形如粮囤 。用荞面作丸,置莜面窝中空处,是谓填仓 。
晋东南地区用黍米面作团,置于粮仓 。晋中地区又是用谷面作团填仓 。城镇里的平民百姓虽不举行祀祭,但在这一天都要到庙会或粮油铺购买些米面油盐煤柴等生活必需品,作为生活储备比喻添仓 。
当天天津地区必吃米饭熬鱼汤,吃鱼比喻连年富裕有余(鱼)之意;山西地区吃黄米糕,“糕”谐音“高”,有生活步步高吉庆之意;老北京人则全家要吃烙饼,吃薄饼卷“盒子菜” 。吃饼有饱腹胀满填仓之意 。盒子菜是老北京时传统吃食,由熟肉铺或猪肉杠子(猪肉铺)制作出售 。
地画仓囤寿阳在老天仓之日,要在地上画一个粮食囤,放置五谷,用石头压住,象征粮盈食满 。民俗要在院内或场面打灰窖 。用簸箕盛草木灰,用棍棒均匀敲打,在地上撒出三环套或五环套圆圈,意为粮仓或者粮囤 。讲究的人家还要在灰窖旁边撒画出耙子、扫帚、甚至扇车等图案 。
打扫院落祁县等县在天仓节这一天,要用笤帚打扫院落墙壁,扫除昆虫以防虫害,并烧纸焚香祭奠,以消灾除难,祈祷丰收和人财兴旺 。扩展资料:填仓节晚上,晋北地区民间习惯打着灯笼,在院内各处找“填仓虫”(即各种复苏的小虫蚁),发现的越多,兆头越好填仓节,临汾地区的一些县、市,又传说为老鼠娶亲日 。是日夜晚不点灯,称为鼠忌 。填仓节(Fillpositions insection),临县等地在门首燔柴,表示对先亡之人的哀思 。
陵川等地要用各种饭菜在门外祭奠,俗名送祖先 。晋南地区一些乡村,剪彩色纸片,贴于门上,剪彩色纸葫芦,贴于帽上 。称此日为太上老君炼丹日,可以除百病,四季平安 。填仓日,洪洞县等地习惯请女婿吃煎饼 。
老北京习俗正月二十三为“小填仓”,二十五为“大填仓” 。老北京时,农历正月里几乎每天都是“节”,都有好些典故、传说与民俗 。正月里过了“破五”后,初六是各商铺开市之日,初七是古老的“人胜节”(即人日,这天祈福全家平安子孙满堂) 。
在中国北方的农村和北京郊区,都盛行过这个填仓节 。北京的习俗是正月廿三为“小填仓”,廿五日为“大填仓” 。北京有民谚道:“过了年,廿三,填仓米面做灯盏 。
拿簸帚,扫东墙,捡到昆虫验丰年 。”又说:“天仓,天仓,大米干饭杂面汤”,“点遍灯,烧遍香,家家粮食填满仓 。”这些谚语流传至今 。填仓节几十年前,曾在农村老家度过春节,亲眼见到并参与过填仓节的活动 。
每逢正月廿五这天,各个农户在早晨没出太阳前,全家就忙碌起来,在农院或场院内用草木灰画几个不同的像粮囤样的圆囤状 。当时人们都先将草木灰放在簸箕里,一手端着簸箕,一手拿个小木棍边敲打边撒灰,逐渐撒出画成一个个圆囤,并在中间画个十字形,圆边再画个梯子状图 。在每个格里撒进些麦粒、高粱粒、谷子、豆子或玉米粒等粮食,然后用砖将粮食压住,比喻压仓压囤 。
在十字的中心,放些面条和铜钱,意喻五谷丰登、富富有余 。画个梯子意喻粮囤高高,即大囤满,小囤流,吉祥如意,好日子步步高 。祭祀仓神更是那时城乡粮仓和粮商们的习俗 。在河南新乡,十九日“添仓”,家家祭仓神 。
在阳武,十九日添仓,届时,在存放粮食的地方燃灯设祭,祈求一个好年成 。这天,屋内、门外、槽头、鸡窝、石碓、水缸等处,都要点灯 。而新婚夫妇屋里的箱柜、几案、床上床下都要点上灯,祝愿他们能早早生育 。
在陕西绥德,二十日为小填仓,二十五日为大填仓 。在辽宁新民,二十五日为填仓日 。二十四日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