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

文章插图
(1)二倍焦距以外,倒立缩小实像;〈这里所指的一倍焦距是说平行光源通过透镜汇聚的那一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那么两倍焦距就是指2倍远的地方〉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倒立放大实像;一倍焦距不成像;一倍焦距以内,正立放大虚像;成实像物和像在凸透镜异侧,成虚像在凸透镜同侧 。(2)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凸透镜成像规律表格物体到透镜中心的距离u 像的大小 像的正倒 像的虚实 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v 应用实例u是物距 v是像距 f是焦距u>2f,倒立缩小的实像 2f>v>f 照相机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v=2f 可用来测量凸透镜焦距2f>u>f 倒立放大的实像 v>2f 放映机,幻灯机,投影机u=f 不成像 平行光源:探照灯u<f正立放大的虚像 无 虚像在物体同侧 放大镜为了研究各种猜想,人们经常用光具座进行试验 。
《研究透镜》说课稿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

文章插图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我整理的《研究透镜》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这一学段的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般,但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较低,对教材原理的理解比较困难,因此学生原有的理论储备知识要在这节课中得到升华,转化到实践中 。
二.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用比较法认识凸透镜与凹透镜镜片的不同特点 。
2.知识与技能:知道光通过两种不同的透明体时会改变行进的方向 。知道凹透镜和凸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
知道凹透镜和凸透镜的镜片特点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方便 。乐于用所学的知识改善生活 。
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以及凹透镜与凸透镜的不同特点 。教学用具:透镜一组、光具盘、水、玻璃、光具座、光屏、光源、近视镜、多媒体投影仪、课件、文字图片等 。

三.说教法和学法教法:
1.引导探究、合作学习法:
2.演示法
3.多媒体辅助法
4.课堂辅导法学法
1.自主探究学习
2.实验
3.观察
4.讨论和归纳法 。
5.自主探究学习法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以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为载体,设计如下教学流程:情景导入—组织讨论—动手实践—交流汇报—数据显示—延伸探究 。本课从知识目标上来说是比较浅显的,较容易达到,但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和探究技能训练是本课的重点 。

1.创设情境引人入胜本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看我事前准备好的金鱼,这样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我将金鱼放入到另一个鱼缸里,鱼变小了,这样立即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考虑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学生畅谈想法:跟鱼缸的形状和材料有关 。接着我出示图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光的折射及折射演示图 。

2.主体参与动手实践在科学课上“探究”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在这部分内容里主要是带领学生探究凹凸透镜的不同特点 。学生通过观看照相机、眼镜、投影机、望远镜、幻灯机的图片,设问:这些物品都有共同的`光学部件是什么?引导启发学生得出透镜 。对于学生,我们并不能把他们看成是一张白纸,其实他们早已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教学的目的是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把学生头脑中支离破碎的知识纳入到比较完整的体系中 。
在此,我就按排学生用不同形状的透镜去观察纸上的图片或是其他物品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有的透镜是可以让物品变大的,有的透镜是能让物品缩小的,而有的是不能改变物品的大小的 。学生对此并不是一无所知,他们知道能让物体放大的透镜叫放大镜,能让物体缩小的透镜叫缩小镜,让物体不发生变化的透镜叫平面镜 。到此,我就引导学生说出了各种不同透镜的概念 。
接着,我会出示放大镜的图片 。接着教师趁热打铁:“那谁能用一个字来说一说放大镜的特点?”学生观察并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用一个字形容:凸、鼓等 。“那缩小镜呢?”学生再发表自己的意见:凹、陷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