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 二 )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注释①晋侯:晋文公 。
秦伯:秦穆公 。②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为公子时在外逃亡,经过郑国,郑文公没有按礼节接待他 。③贰:有二心,郑自庄公以后,国势日趋衰落,它介于齐、晋、楚三大国之间,看谁势力强就依附谁,有时依附一边,又暗中讨好另一边 。
④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 。郑地,在今河南新郑县北 。
⑤氾(fán)南:氾水的南面,郑地,在今河南中牟县南 。⑥佚之狐:郑国大夫 。⑦若:假如 。
⑧辞:推辞 。历史背景九月甲午时,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 。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 。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役之三月,郑伯如楚致其师”) 。
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 。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 。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 。
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 。晋文公(重耳)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 。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 。
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郑国名义上没有参战,实际上已提前派军队到楚国) 。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 。这时的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加上可以去“捞上一把”(实质这战争与秦国几乎没有关系),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 。
郑国被秦、晋两个大国包围,危在旦夕,郑文公派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前去说服秦伯 。烛之武巧妙地勾起秦穆公对秦、晋之间的矛盾的记忆,向秦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 。
《烛之武退秦师》的原文译文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

文章插图
《烛之武退秦师》的原文译文引导语:《烛之武退秦师》载于《左传·僖公三十年》,题目为后人所加 。内容讲述公元前630年,秦、晋借口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且与楚国亲近,而合攻郑国,在自己的国家(郑国)危难面前,烛之武前往敌国交涉,于强秦面前,其不卑不亢,能言善辩,终于使秦国从郑国退兵 。
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译文:(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伯同意了 。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