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文章插图
【教学构思】新课标要求:学生能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翻译浅易的文言文 , 有一定的概括能力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的名篇 , 语简而意昭 。
第一课时:为了强化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 把学生分成了几个组 , 指导他们归纳文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文言词汇 , 完成字词积累 , 并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课时: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大胆发言 , 表达出自己对课文的感悟 , 在交流中体会古人专心求学 , 刻苦自励的精神 , 懂得珍惜拥有 , 好好学习 , 不断追求 , 不断进步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课文 , 使学生掌握文中重要实词和宾语前置句式 。
2.研讨课文 , 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及运用对比方法来表现中心的写作能力 。
3.学习古人专心求学 , 刻苦自励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翻译课文、背诵课文 , 掌握文中重要实词和对比方法的运用 。
2.通过研读 , 理解本文作者执著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 。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把诵读作为本课教学的最重要的环节 , 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 , 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 并达到熟读成诵 。
2.合作探究法 。
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 如有不懂的地方 , 可以小组讨论解决 , 也可请教别的小组成员或向老师提问 。
3.延伸拓展法 。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作者的求学态度 。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一.由历史故事导入新课(屏幕展示“囊萤映雪”“悬梁刺股”这两个成语 , 让一位学生讲给大家听 。)
二.简介作者及文体特征(屏幕显示:作者的简介及关于文体“序”的介绍)
三.朗读课文 , 整体把握文意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 学生听读 , 要求听清字音 , 把握句读 。
2.学生自读课文 , 参照注释 , 借助工具书 , 疏通词句 , 理解文意 。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 , 按“读课文──释字词──译文句”的步骤进行 , 如有疑难 , 小组内讨论解决 。
4.找出常见文言文现象:一组找一词多义;一组找词类活用;一组找出通假字;一组找古今异义 。并且做成卡片互相交流(师巡回指导)
5.附卡片:(有利于学生积累常见的文言知识)正面背面一词多义:之弗之怠(指代“读书”这件事)走送之(代词 , 指“书”)益幕圣贤之道(结构助词 , 的)当余之从师也(结构助词 , 取消独立性)盖余之勤且艰苦若此(同上)以无从致书以观(表目的 , 来)计日以还(表修饰 , 不译)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介词 , 因为;以:把 , 介词)略无慕艳意 , 以中有足乐者(因为 , 连词)以衾拥覆(介词 , 用)通假字: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 , 肢体)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 , 穿着)古今词:走送之(古义:跑 。
今义:走路、步行)媵人持汤沃灌(古义:热水 。今义:饭汤、汤汁)尝趋百里(古义:快步走 。今义:趋势)卒获有所闻(古义:最终 。今义:士兵)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借 。
今义:假期)词的活用:腰白玉之环 腰:名词作动词用 , 腰佩、挂手自笔录 笔:这里是名词作状语 , 用笔
四.全班齐读课文 , 理情行文思路(屏幕显示问题)问题:作者求学风餐露宿 , 困难重重 。他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请找出相关句子加以印证 。)师根椐学生的回答形成板书:得书难嗜学 从师难求学难
五.学生反复朗读课文 , 读出词语、句、段间的逻辑停顿和逻辑重音 , 并熟读成诵
六.布置作业
1. 完成卡片的制作(积累常见的文言文知识)
2. 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 并翻译全文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背诵
2.提问重点字词句的解释 。(屏幕显示)①无从致书以观 ②稍逾约 ③盖慕圣贤之道 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⑤尝趋百里之外 ⑥俟其欣悦 ⑦日再食
- 凤凰传奇的《狼的诱惑》歌词
- 《远和近》的解释和赏析
- 《虞美人》古诗翻译及赏析是什么?
- 班风班训口号
- 李思琳的《马兰谣》 歌词
- 《秋水》原文及翻译
-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
- 《雷锋日记》的内容是什么?
- 大江大河2在哪里拍摄,大江大河2一周更新几集
- 王建《十五夜望月》原文及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