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吃什么饴糖

小年吃的饴糖有糖瓜、饴糖、麻糖等 。
饴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糖果,也叫作麦芽糖,我国的传统节日中,就有吃饴糖的节日 。其中,比较出名的就属小年了,小年是农历的腊月二十三,也是祭灶王爷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祭灶王爷,在灶王爷的桌案上会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等,祭灶时,要把糖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灶王爷在上天之后,就不会再玉帝跟前说坏话 。
糖瓜、饴糖、麻糖等糖类食品,原本是为了祭灶王爷时,给灶王爷嘴上抹的糖食,后来就演变成了小孩儿每年吃的零食,晋西北有句俗话“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 。说明了小年吃饴糖的重要性,所以小年吃糖就成为了一种习惯 。
过小年吃饴糖,饴糖是什么? 中国人特别喜欢过节,过节的积极性比其他都高,主要是大家喜欢热闹,觉得一堆人凑在一起吃喝玩乐才有趣 。过年,并不是只有大年初一那一天,中国人过年可以连过十五天,从 过小年 一直到闹元宵 。过小年有吃饴糖的习俗,饴糖是什么呢?
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 。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 。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 。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
糖瓜、饴糖、麻糖等吃食本为给灶王爷嘴上抹得吃食,逐渐演变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 。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 。
育芽:将小麦麦粒或大麦麦粒洗净,放入木桶或瓦缸内,加水浸泡 。浸泡的水,夏天用冷却水,冬天用温水 。将麦粒浸泡24小时后捞出,放入箩筐内,每天用温水淋芽两三次,水温不要超过30℃ 。经过3天4天后,待麦粒长出二叶包心时,将其切成碎段,且越碎越好 。
蒸煮:将玉米碎粒或糯米洗净,在水中浸泡4小时6小时,待吸水膨胀后,捞起沥干,置于大饭锅或蒸笼内,以100℃蒸至玉米碎粒或糯米无硬心时,取出铺摊于竹席上,晾凉至40℃50℃ 。
发酵:将晾凉的玉米碎粒或糯米,拌入已切碎的小麦芽或大麦芽,发酵5小时6小时,再装入布袋内,扎牢袋口 。5、压榨 。将布袋置于压榨机或土制榨汁机上,榨出汁液,即可 。
小年吃的糖叫什么呢?小年吃的糖叫关东糖,也叫灶糖或麻糖,是年节食品也是祭祀灶神的祭祀用品 。关东糖是用麦芽和小米做成的糖品 。刚做好的关东糖香酥可口,有粘性,有一种特殊的风味 。地道的关东糖中间没有缝隙,坚硬无比,是摔不碎的,吃关东糖时必须要用菜刀劈开 。
流行地域
关东糖在东北的农村、城市里,大街小巷、街市上,都有小贩叫卖:“大块糖,大块糖,又酥又香的大块糖,”乳白色的大块糖,放在方盘上,一般有三寸长,一寸宽,扁平,呈丝条状,新做的大块糖,放在嘴里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种特殊风味,是关东男女老少都十分喜爱的一种糖 。
原为关东人十分喜爱的糖品 。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实际上也是一种饴糖制品 。由于最初从东北运来的糖品在北京的关东店销售,因此就有了关东糖的名号 。
农历腊月小年为什么要吃饴糖农历腊月小年吃饴糖是一种风俗 。
北方有着“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 。”的民谣,南方流传着“家家户户买饧糖,廿四黄昏祭灶王 。家长家娘密密拜,俱求好话奏天堂 。”的诗词 。
旧时,家家厨房里,都供奉着灶王爷神像 。神像两边的对联是:上天言好事,回宫保平安 。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 。
它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看着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把好事坏事都详细记录下来,到了腊月二十三日就回转天庭,向玉皇大帝禀报各家各户的善恶情况,到了腊月三十晚上再返回人间,根据玉帝的旨意惩恶扬善 。
所以人们在腊月二十三日都要祭灶,并把饴糖供奉灶王爷,他老人家甜甜嘴,并粘住灶王爷的嘴,让它“上天言好事,回宫保平安” 。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 。”
而腊月二十三糖果祭灶,形式热闹隆重而又风趣幽默,所以这一天又叫“过小年” 。这小小的糖果,充满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