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读后感《目送》是作家龙应台继《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后,龙应台再推出思考“生死大问”的作品,是一本感悟性的人生之书 。下面是关于《目送》读后感的内容,欢迎阅读!关于《目送》读后感1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 。
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 。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题记我所喜爱的女作家中,冰心的文字略显矫揉,张爱玲的文字过于冷峻,毕淑敏是理智的,而龙应台则是理性又感性,她被誉为“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支笔”,于生活平凡琐细之处写尽温馨又令人感动的故事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
”这是龙应台对自己生活的回顾,但这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我们终将成为父母子女眼中的背影,我们也终将成为父母子女眼中的背影 。这是一种悲哀,更是一种警醒 。
它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要珍惜身边的人 。每一次的相见,都有可能只是最后一次 。你越来越挺拔,离家万里再不需要接送,父母唯有看着你渐行渐远 。
回首时,父母已越来越沧桑、虚弱 。某天,你看着他们的背影渐行渐远却无能为力 。剩下的路啊,你只能一个人走 。
“所谓兄弟,就是家常日子平淡过,各自有各自的工作生活,各自做各自的抉择和承受 。我们聚首,通常不是为了彼此,而是为了父亲或母亲 。聚首时即使促膝而坐,也不必然会谈心,”我时常想,当我步入中年、老年,我和姐妹们的相处是怎样的一种景象 。是一如年少时光,她带着大包零食辗转到我的城市和我共进午餐,然后她回去上班,我上课;还是像风转蓬一样,各自滚像渺茫,相忘于江湖?然而,又似乎不那么简单 。
因为,和这个世界上所有其他的人都不一样,我们能够从彼此的容颜里看得见当初,我们清楚地记得彼此的儿时 。那些只能一个人走的路,会因为这个人的存在,更加安心 。但是……总有一天,与你相伴的人总会离你而去 。读完这本书,为作者与其母亲的母女情,与其父亲的父女情,与其儿子的母子情,与友人的友情而感动 。
龙应台用冷静的笔触写出深情而感性的故事,令人眼眶湿润,勾起我太多的回忆与想法,同时内心又有些凄然 。一想到那些伴我度过美好岁月的人最终只是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一个印记,而后寂然逝去,便生出许多不舍与无奈 。我想,她是一个见过世事沧桑终至大彻大悟的女子,平凡如我,只能悟到简单平凡的道理 。茫茫天地间,“余舟一芥”,无边无际无着落,人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 。
关于《目送》读后感2龙应台是我很喜欢的作家,也是我很敬佩的母亲形象 。“献给我的父亲、母亲和兄弟们 。”母亲的老,儿子的离,兄弟们各自成家,这种最无法言喻的伤逝只在字里行间,处处都是满满的亲情,令人难忘的人生情景 。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这句话值得我们深思 。
不知从何时起,父母嘱咐的安全只换来我们的“知道了,这么啰嗦 。”一杯端到面前的热水我们只会说“不喝不喝 。”一件关切的外衣换来的只是不耐烦的“我又不是小孩子了!”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父女母子之间好像隔了一层无法触摸的墙,少了围在身边跑来跑去的身影,少了跟着父母问这问那的声音 。一次次的目送,给我们带来的只能是渐行渐远吗?我依旧记得那一次在公交站台目睹了一对母子 。
儿子身强力壮,母亲的身躯却微小瘦弱 。老人明显腿脚不方便,那位儿子小心翼翼地搀着母亲,跟着母亲的步伐,一步一步,过了马路 。那两个反差很大的背影,伴着夕阳印在了我心中,每每想起这个画面,我的心是那样的祥和,安静,感到温暖,他们每走一步,怀揣着的都是对彼此的爱 。
亲情总是被人赞而又颂,与其看着彼此的背影渐渐远去,为何不大步向前,互相依靠,互相搀扶呢?“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可明明我们有机会,为何不和父母一起并肩向前,却把他们拒之门外呢?我记得在我受委屈时父母担心的神情,我记得我取得成绩时他们的喜悦,我记得我独自外出时他们的担心,焦虑 。正如龙应台的文章里,他在机场目送儿子离去,到消失人海的一刹那,儿子也没有给她最想要,最希望的回头一瞥 。另一边,目送父亲在火葬场的炉门前缓缓滑行,他们母子的故事,是全世界多少母子的真实写照 。
- 《吸血鬼日记》我成了斯特凡的粉丝
- 矿山开采与高速安全距离
- 鲁滨逊漂流记大概一共多少个字
- 什么时间段噪音算扰民
- 白眼狼的由来
- 爬山照相是什么梗
- 奥特曼之歌歌词介绍
- 新修改的《湿地保护管理规定》
- 极品飞车是什么意思
- 浅谈《蚕丝被》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