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起锚地是哪里

明代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在哪里?明代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在江苏省太仓市浏家满港 。
刘家港起于南宋,兴于元代 。元代初年,因北方经济凋敝,京师的一切供给“无不仰给于江南”,而大运河转输困难且费用高,元政府迫切需要找到一条快捷的南粮北运海上通道,至元年间宣慰使朱清、张王宣自崇明徒居太仓,开创以刘家港为起点的海道漕运,太仓刘家港因之兴起和繁荣 。
当时,太湖唯一的泄水大道娄江“不浚自深”,穿境入海,独具枕江达海的地理优势 。另外,太仓由娄江与富庶的太湖流域连成一片,有着丰厚的经济基础 。
总之,元初客观形势的需要和开放的外贸政策,太仓刘家港所独具的地理、水利、经济等方面的优势条件,使太仓出现了历史发展的第一次飞跃,刘家港便由此兴起,成为当时江南漕运和海运的集结地 。
扩展资料:
1405年6月,从南京启航后,经过两天的航行,郑和率领第一次下西洋的舰队来到这里 。他们将在这儿进行入海前的最后准备 。从刘家港起锚入海后,下一个目的地是福建长乐太平港,那里将是郑和舰队入洋前的最后补给地 。
在太平港,他们会一直等到太平洋西北季风的到来 。从那以后,连续七下西洋,郑和船队都是从这里出发,驶向遥远的大海 。
太仓刘家港靠近长江口,具有衔接江海的地理优势,是元明时期中国最大的港口,容“海洋之襟喉,江湖之门户”,有“六国码头”和“天下第一码头”之称 。
娄江因“掣淞入娄”,具两江之势,元明之际,江水深,水阔可达二三里,万斛之舟可由娄江泊于太仓城东郊和南郊 。元时留下的航海基础,码头设施和贸易条件还很完备 。充足的仓储以及精湛的船舶修造技术,确保了郑和远洋活动的顺利展开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的起锚地是现在的哪里郑和下西洋的起锚地是现在的江苏省太仓市的刘家港 。
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 。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 。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即明代所谓“西洋”),故名 。
郑和下西洋的起锚地郑和下西洋起锚地在江苏太仓刘家港 。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和宣德时期的一次海上航行活动 。第一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最后一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七次 。因为使团由郑和担任,船队航行到婆罗洲以西洋面(明代所谓的西洋)而得名 。
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带领船队从南京出发,聚集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驻扎在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3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葛拉、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等地,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 。
郑和下西洋的经济背景
明代初期,由于朱元璋三十一年的励精图治,农业经济恢复了 。在手工业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矿冶、纺织、陶瓷、造纸、印刷各方面,都比以前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
此外,元末时江南地区已有相当规模的海船建造业,到明初更建立起了规模庞大的官营造船业,除南京龙江宝船厂外,在苏州、松江、镇江等地均设有官厂 。
明初工商业的恢复和发展,宋、元以来中国海外贸易的发达,对外移民的增加,所有这一切,都为郑和下“西洋”准备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 。
【郑和下西洋起锚地是哪里】在经济获得良好的发展之后,发展海外交通和海外的贸易已经是十分迫切的事 。中国的丝织品、瓷器受到西洋诸国的欢迎,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而中国对不能自行生产的香料等物,也有较大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