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煎药这12个要点要注意

导读:为了大家能正确煎药,下面给大家介绍中药煎煮的12个注意事项煎药前的浸泡一般加冷水漫过药面,浸透后再煎煮,则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

正确煎药这12个要点要注意

文章插图
中药是治病效果不错的方法之一,但很多年轻人对它犯起了愁,主要原因是不会煎药 。中药煎煮的方法是否适当,关系到其药效 。为了大家能正确煎药,下面给大家介绍中药煎煮的12个注意事项
一、煎药前的浸泡
一般加冷水漫过药面,浸透后再煎煮,则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一般浸泡30分钟左右即可,但也要根据药材自身质地的轻重和季节、温度的差异分别对待 。花、草、叶可浸20分钟 。根茎、种子、果实及矿石、甲壳类药材宜浸泡30~60分钟 。总之以药材浸透为准 。
二、煎药用具的选择
煎煮容器与药液质量关系非常密切,历史记载认为,“银为上,磁者次之”,不主张用锡、铁之类的锅煎煮 。因为有些药物遇到锡、铁等金属后会发生沉淀,降低溶解度,甚至会引起化学变化,产生副作用 。目前多主张使用陶瓷、瓦罐而不用铁锅、铜锅,最好也不用铝锅及不锈钢、搪瓷容器来煎药,以确保中药的疗效 。
导读:为了大家能正确煎药,下面给大家介绍中药煎煮的12个注意事项煎药前的浸泡一般加冷水漫过药面,浸透后再煎煮,则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
正确煎药这12个要点要注意

文章插图
三、煎药用水的选择
水是煎煮中药汤剂的最常用溶媒,一般宜选用洁净的冷水,如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 。用水量应视药物的重量、体积、吸水能力、煎煮时间、火候及所需的药量等因素来决定,一般以水漫过药物半寸左右为宜 。煎药的用水量应一次加足,不要中间数次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煎干的药应弃掉 。
四、煎药的火候
煎煮中药有“武火、文火”之分,急火煎之为“武火”,慢火煎之为“文火” 。一般先武后文,即开始用大火,煎沸后改用文火 。不同的方剂需用不同的煎煮时间 。治疗外感表证的发汗解表药煎煮时间宜短,治疗虚证的滋补药煎煮时间宜长 。
五、服法有讲究
煎好的汤剂一般宜在饭前一小时服,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在饭后服,滋补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在睡前服,慢性病宜定时服 。一般一剂分2~3服,一日一剂,如遇特殊情况,可以一日连服两剂,以增强疗效 。通常中药汤剂应当温服,而针对具体情况也可凉服 。
导读:为了大家能正确煎药,下面给大家介绍中药煎煮的12个注意事项煎药前的浸泡一般加冷水漫过药面,浸透后再煎煮,则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
正确煎药这12个要点要注意

文章插图
六、服药有禁忌
中药历来就有“十八反”、“十九畏”的说法,因此绝不能盲目使用民间偏方、秘方,切莫自当“郎中”酿“苦酒” 。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配方抓药 。以妊娠为例,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儿甚至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视为妊娠禁忌物,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蝥、麝香、三棱、莪术、水蛭等 。孕期应慎用的有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等 。
七、服药时的“忌口”问题
服药期间凡属生冷、腥臭等不易消化或有刺激性的食物,都应根据需要予以避免 。此外,除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薄荷忌蟹肉,茯苓忌醋,蜂蜜忌生葱等常规外,还应根据具体病情按医嘱执行 。
八、煎中药为什么要加锅盖
一些人在煎中药时,为了操作方便,常不盖锅盖 。为此,中医师提醒患者,煎中药时莫忘盖锅盖 。
导读:为了大家能正确煎药,下面给大家介绍中药煎煮的12个注意事项煎药前的浸泡一般加冷水漫过药面,浸透后再煎煮,则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
正确煎药这12个要点要注意

文章插图
经研究,绝大多数植物类中药,如木兰科、芸香科、菊科等植物都含挥发油 。挥发油在医学上具有驱风、抗菌、消炎、镇痛等作用 。但是,挥发油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绝大部分挥发油的比重都比水轻,所以很容易随水蒸汽一起蒸发出来,如果煎中药不盖锅盖,中药内的有效成分便易随水蒸汽“跑”出去,降低药物疗效 。
九、煎中药怎样掌握火候
煎中药很讲究火候,也就是说很注意煎药火力及煎药时间的长短 。火候的掌握也要根据药物的性质 。解表类药物气味芳香,含挥发油的有效成分居多 。久煎能使之过度挥发而造成损失,一般宜用武火急煎法,煎煮时间要短,头煎药煎沸15分钟即可,二煎药煎沸10分钟即可 。补益类药物,因其滋腻质重,需久煎方能出汁,一般用武火煎沸,后改为文火煎熬,头煎药煎沸后,再用文火煎熬20~30分钟,二煎药煎沸后用文火煎熬3040分钟 。煎煮时间长的药物,在煎煮过程中需搅拌2~3次,以防底层药物焦糊 。有些人不小心将中药煎糊了,便又加水再煎,给病人服用,这样做是不妥当的,甚至会发生危险 。因为焦糊的药物可能会发生质的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