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史记》里感觉李广比卫青霍去病厉害,实际“战绩”却不如那二位

李广是汉朝名将,将门之后,精于骑射,一生立过很多战功,论打仗感觉确实非常厉害,但为什么论战绩却不如卫青、霍去病呢?我认为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
一是李广的能力得到了过誉 。司马迁专门为他立《李将军列传》,描述了李广的杰出才能和高尚品行,写出了李广一生不幸的遭遇,也对他的悲惨结局给与了深深的同情 。因为司马迁结合自己的不幸遭际,对李广的不得志感同身受,因此在传记中对李广极尽推崇 。千百年来,这篇名文给人的感觉就是李广能力很强却不被重用,甚至被逼自尽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李广单兵作战能力超强,作战勇敢 。“为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但他作为军队统帅能力有所欠缺,在军事指挥方面,缺乏大规模调动部署能力,小规模战役打的还行,大规模战争就往往失利 。
二是李广运命不济 。历史并不是没有给李广机会 。公元前129年,汉武帝派四路出击匈奴,卫青第一次领兵打仗就直捣龙城,斩杀敌人700余人,首战告捷而归 。虽是小胜,但却是四路之中唯一打胜仗的 。而李广也在另一路出兵夹击匈奴,但他自视有与匈奴多次作战经验,进而领兵急进,遭遇敌方主力军队,几乎全军覆没,他本人也被俘虏,后来才侥幸逃回去 。另外几次也无功而返,最后一次甚至于迷路,致使军队没有赶到指定地点 。后来汉武帝也认为“李广数奇,毋令当单于 。”数奇是指李广命不好 。
三是李广生不逢时 。史记记载:“后二岁,大将军、骠骑将军大出击匈奴,广数自请行,天子以为老,弗许 。”对匈奴作战条件异常艰苦,没有年轻强健的体力是难以胜任的 。卫青、霍去病、李广儿子李敢都是非常年轻,战功卓著 。李广年轻时,没有仗打,不能大显身手 。汉文帝曾对李广道:“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 后仅在吴楚七国之乱时,李广跟随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立下战功 。
四是李广有自身缺陷,气量不足 。李广闲居在家期间,曾遇“霸陵尉醉,呵止广”,李广记恨于心,后“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 。”李广连一个喝醉酒的小官骂他都睚眦必报,比之韩信受胯下之辱仍善待仇人,差之千里 。这也是李广和大将军的差距 。后来,李广迷失道路,大将军卫青派人去调查此事,李广承担所有责任,但称“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 遂引刀自刭 。连情况都没有弄清楚就愤愧自杀,也是气量不足的表现 。
综上所述,李广虽然有很多值得同情之处,但一生战绩平平却是不争的事实 。

为啥《史记》里感觉李广比卫青霍去病厉害,实际“战绩”却不如那二位

文章插图
为啥《史记》里感觉李广比卫青霍去病厉害,实际“战绩”却不如那二位

文章插图
为啥《史记》里感觉李广比卫青霍去病厉害,实际“战绩”却不如那二位

文章插图
问的有点模糊,若是比谁的人生更失败的话,霍去病和卫青比不过李广 。但是,若是比为国家建功立业,打匈奴来说,那霍去病和卫青的功劳可以甩李广一条街 。
这很容易看到出的,从他们头衔上来看,霍去病和卫青都被封了侯,古代武将的最高荣耀就是被封侯 。而李广到死还只是一个将军而已 。
将军和侯怎么可以比呢?
要知道侯爵是有封地的,而且这个封地可以世世代代的传给自己的子孙后代,当然前提是这个王朝不会被灭亡 。而将军就不一样了,只有一个头衔,没有任何其他的实惠可言 。

当然 。李广虽然没有被封侯,也不能说没有任何功劳 。
这要怪就怪李广的运气不怎么好,他其实是完全有被封侯的实力的,但是,因为某种原因,他竟然完美的错过了封侯的机会 。
汉文帝时期李广就以骁勇善战为闻名,而且汉文帝还知道李广很能打 。可惜的是汉文帝时期,国家没有战事,他们对待唯一的敌人匈奴,是选择的和亲 。
【为啥《史记》里感觉李广比卫青霍去病厉害,实际“战绩”却不如那二位】这样对匈的国策,就导致了李广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了 。汉文帝因此还为李广的怀才不遇发过一阵感慨 。
汉文帝说李广生错了年代,他若是生在高祖刘邦时期,肯定会被封万户侯的,毕竟高祖时期是个乱世,正是用人的时候 。

到了汉景帝时期,国家有了战乱,那就是平叛吴楚七国之乱 。这一次对于李广来说是难得的封侯的机会 。
而且这个机会他也遇上了,去了前线平叛吴王刘濞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