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曲线救国的例子

反面示例:
汪精卫所提出“曲线救国”论就是著名的投降理论之一 。其后果就是抗日战争期间出现“降兵如潮,降将如毛”的局面 。所以那种“曲线救国”论已经完全违背了曲线救国的准则,全然不是救国,而是卖国 。
正面实例:
日本侵华战争时期,鲁迅先生开始从医后又从文而鼓励更多的人去抗日,并不是直接参加军队抗日,这也可以说是曲线救国 。到后来抵制外货,教育人民不崇洋媚外,不是用军事手段达到救国目的的都算是曲线救国 。
曲线救国,产生于抗日战争期间,就是采取直接的手段不能够解决,比如正面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话,能力不够,就只好采取间接的,效果可能慢一些的,发动军队及以外的各界人士和力量,或者从侧面迂回牵制干扰的策略,一点一点地争取和保卫胜利果实,有时候可能还要放弃一部分已经得到手的东西,但斗争的大方向不变 。
历史上真有曲线救国成功的吗?历史上是有曲线救国的例子,但是谁也不想有曲线这个前提,国家被别人抢占毕竟不是什么好事,我们历史上对外族政权的民族大融合就是一种曲线救国的例子,而最明显的的曲线救国则出现在泰国,暹罗王朝被缅甸王朝灭国,暹罗王朝的王子纳瑞宣被送往缅甸做质子,深受缅甸国王莽应龙的喜爱,等到羽翼丰满,则反叛缅甸,带领暹罗复国,近代,泰国是东南亚唯一一个没有被殖民者殖民的国家,因为殖民时代的泰国国王们采用了屈辱的曲线救国策略,英法殖民者为了发飙,提出了非常多的要求,泰国国王基本都答应了,使得,英法等国没借口开战,他们就唆使周边被殖民的缅甸发兵挑衅,结果没有打过泰国,慢慢的,答应的条件多了,殖民者已经拿到想要的利益,就不再打算直接殖民了,于是,泰国竟然由此保住了国家的独立性,可是这个不能够推广,毕竟后遗症很多,好在二战后,泰国得以清算外国势力的资产(日本人占领后,没收了英法势力的财物),要不然,这个曲线救国方案赢不了,整个泰国会充斥着外国财团势力而无法自主;古代以武力完成统治,在无法伸张正义和自主性的时候,曲线救国是不得已的方案,而现代因为有全世界承认的国际规则,曲线救国就不成为备选方案,而是要全线抵抗,直到胜利;
三国只有3人真心匡扶汉室,两人曲线救国,剩下一人如何?“忠君”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它要求臣子必须忠于君主,不过在三国时期,皇帝失去了对天下的掌控,这也让诸侯不在怕皇帝,所以他们虽然口上说效忠汉献帝,但行动上已不再听他的了 。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人提出了要匡扶汉室,但大多数人只是利用匡扶汉室这个旗帜谋私利,并不是真心想匡扶汉室 。
如曹操提出要匡扶汉室,但实际上他只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利用汉献帝来为自己谋取利益;刘备也口口声声说要匡扶汉室,但是他将自己的儿子取名为“封禅”,想做皇帝的心昭然若揭 。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人说一套做一套,三国中提出匡扶汉室的人中,这3人是真心想匡扶汉室的,其中2人选择了曲线救国,另外1人是直线救国,但却因为匡扶汉室失败,绝望的自杀了 。
第一位是关羽 。
关羽是三国时期的虎将,武功高强、为人忠义,这让后世之人对他的评价颇高 。后世皇帝也对关羽青睐有加,多次加封关羽,宋徽宗曾五次加封关羽,封他为武安王、义勇武安王等,顺治皇帝加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道光皇帝也加封关羽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等 。
关羽是一个想真心匡扶汉室的人,他一人获得的官职爵位不少,但他最引以为傲的是汉献帝封给他的汉寿亭侯 。同时,曾在关羽被曹操围困,在张辽的劝说下要归顺曹操时,关羽特意提出降汉不降曹 。
这两件事体现了关羽对汉室的忠诚 。跟随刘备期间,关羽也一直为匡扶汉室的目标而奋斗 。在刘备夺得汉中后,关羽觉得匡扶汉室的机会已到,所以在未请示刘备的情况下,他发动了樊城之战,想灭掉曹魏兴复汉室,但由于他缺少支援,以及东吴这个盟友的背叛,让他输掉了樊城之战 。
关羽也因此丢了荆州和性命,成了他人生和蜀汉的一大遗憾,也是蜀汉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 。
第二位是诸葛亮 。
诸葛亮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也是一个忠于汉室的大臣,他在和刘备卧龙岗座谈时,就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先夺取荆州和益州,然后再图北方地区,但诸葛亮提出的这一系列对策,都是为匡扶汉室这一目标而服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