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字的来源( 三 )


古代皇上为什么称自己为朕?秦始皇规定皇帝叫自己为“朕”,之后除了皇帝以外没有人可以用“朕”这个名字 。从那以后,“朕”一词的特殊含义就被固定下来,成为历代帝王的专有名词 。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了六国 。众所周知,嬴政统一六国后,建立了统一的封建专制集权国家 。创建了历史上第一次统一的嬴政认为他是“贤德三帝,成功五帝” 。在《史记·李斯列传》中有记载 。
从当时频繁出现的几个第一人称代词中,“余(予)”作为自己的代称有自我谦卑的含义,是一种普通的自我称谓,没有特殊的含义 。而“朕”具有尊称的形式和尊敬的含义 。
扩展资料:
在先秦时期,“朕”这个词的使用频率持续下降,这在战国晚期的口头语言中并不常见 。因此,秦始皇实际上用“朕”这个词作为他的自我陈述,避免了一些麻烦 。同样,这个古老的词语也包含着古雅和庄严的色彩 。
在“朕”成为代称之前,还有一个更古老的意思 。“朕”在之前的本意是“舟缝”的意思,后来又被赋予征兆、迹象的意思,意思就是有很多小的征兆和迹象都是需要非常仔细的观察才能看清楚的 。
现在,这个词语无论是众多意义并存还是后来又被赋予其他的意思这个已经无从可考了,但是“朕”这个字表示的皇帝专权的时代却是持续了几千年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朕
"朕"这个字的来历??【朕字的来源】zhèn
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释诂》说:“朕,身也 。”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 。意为我 。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可以自称“朕” 。屈原《离骚》:“朕皇考曰伯庸 。”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既灭六国,议君主称号,王绾、李斯等议:“天子自称曰‘朕’” 。此后遂专为帝王自称 。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朕”,说:“秦以前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专用做皇帝自称 。”但是,这里要做二点说明:
第一,“朕”作为第一人称代词,在先秦时代并不等于后世的“余”、“吾”、“我”之类的第一人称代词 。正像顾颉刚、刘起纡两位先生在《<尚书·汤誓>校释译论》指出的那样:“朕——甲骨金文中都只作单数第一人称领格(所有格),即‘我的’ 。”如:《书·舜典》:“汝作朕虞 。”意思是:“你作我的掌管山泽的官员 。”《大盂鼎》(金文):“勿废朕令” 。意思是:“不要抛弃我的训令 。”《离骚》:“朕皇考曰伯庸 。”意思是:“我的父亲叫伯庸 。“
或许有人说,《尚书·汤誓》中有“朕不食言” 。意思是:“我不会说话不算数” 。许慎《说文·舟部》释“朕”:“我也” 。这些不都证明,在先秦朝代,“朕”也可以等同后世的“余”、“吾”、“我”吗?我们认为,今本《尚书·汤誓》已非原汁,难免被后人掺假 。秦火以后,仅凭西汉儒家学者伏生口授,打上汉代烙印是十分可能的 。许慎是东汉人,他对先秦词义的理解就更难确切了 。
第二,“朕”字,自秦始皇开始为皇帝的专用词,这是普通的情况,但有特例,那就是至尊若皇太后也可以自称“朕” 。例如《后汉书·和殇帝纪》:“皇太后诏曰:‘今皇帝以幼年,茕茕在疚,朕且佐助听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