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字由来已久,氏族公社时便有 。从《尚书》中留存记载来看,尧、舜、汤都称自己为“朕” 。《尚书·尧典》中有:“朕在位七十年,汝能庸命,巽朕位” 。意思是:我已在位七十年,你们要能胜任,就让出我的位置 。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释诂》说:“朕,身也 。”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意为我 。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可以自称“朕”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文字、度量衡等,并规定“朕”一词为君王专用,此后遂专为帝王自称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朕”,意思为:“秦以前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专用做皇帝自称 。”
古代皇帝为什么,要称自己为“朕”?这个字从何而来?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电影中,周润发饰演五代十国中的后唐君主,对着周杰伦饰演的元杰皇子曾说过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天下万物,朕赐给你,才是你的 。朕不给,你不能抢” 。
其中这个“朕”字说的霸气外露 。但是“朕”这个字极为生僻,又不像“孤”、“寡人”等字浅显易懂,那么它为什么会成为历朝历代皇帝的自称之一呢?
“朕”字的由来
朕,汉语二级字,形声字,读作zhèn,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 。“朕”作为自称的称谓在秦皇之前就有了,比如周公曾自称朕,《诗经·尔雅》里面有过注解:“朕,我也” 。
屈原在离骚中也自称朕:“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
在商、周天子时代的君主多自称予一人 。在先秦时,诸侯国君主一般自称“孤”、“不谷”、“寡人”,称“王”者亦可自称“本王” 。
随着秦朝建立,嬴政创立皇帝尊号,规定“朕”专作皇帝自称 。《史记·李斯列传》:初,赵高为郎中令,所杀及报私怨众多,恐大臣入朝奏事毁恶之,乃说二世曰:“天子所以贵者,但以闻声,群臣莫得见其面,故号曰‘朕’” 。
这是皇帝使用朕这个字的正史记载 。从此这个“朕”称谓自秦始传至辛亥革命中国帝制终结前,都只能用作皇帝的自称 。
古者尊卑共称朕 。——汉·蔡邕
例如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曹操封魏王,只自称“孤”或“本王”;汉献帝才可自称为“朕” 。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汉文化及其附属衍生文化中的日本、朝鲜、越南的君主也使用“朕”这个称呼 。
1945年昭和天皇的投降诏书中所书:“朕深鉴于世界之大势于帝国之现状……朕已命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
这说明自秦伊始至清结束 。“朕”这个字一直是皇帝的专属称谓 。
“朕”字并不常用
但有趣的是另外一个现象 。或是受众多古装剧影响,我们总认为皇帝张口闭口必然称朕 。然而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在宋之前,“朕”虽然是皇帝专属称谓,但实际皇帝也很少使用 。
反而是“寡人”、“予”、“吾”甚至“我”的使用频率也远高于“朕” 。我们可以从历代皇帝的作诗中看出这点:
天地并况,唯予有慕 。——汉·汉武帝刘彻
寄语故情人,知我心相忆 。——南朝·梁武帝萧衍
寄言博通者,知予物外志 。——唐·唐太宗李世民
而且在极为正式的诏书中也不一定用“朕”这个称谓:
汉高祖刘邦求贤诏中所书:“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 。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 。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 。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
这是汉高祖刘邦在建立大汉帝国之后,整个国家百废待兴,国家极度缺乏治国人才之时所写诏书 。可以看出诏书中既有“朕”也有“我” 。
如果说汉代太过遥远,那宋孝宗追封苏轼的诏书中:“……倘九原之可作,庶千载以闻风 。唯而英爽之灵,服我衮衣之命 。可特赠太师 。余如故 。”也是用“我”来自称 。到了宋以后,“朕”之一字才频繁出现 。
朕瘠天下肥,至乐无易此 。——宋·宋孝宗赵昚
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 。——明·明世宗朱厚熜
朕率轻骑渡河北,平沙浅水湔甲裳 。——清·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造成这样的原因是由于皇权的不断集中,皇帝的权力不断加大,到明清之际达到顶峰,皇帝认为“寡人”“孤”等含有自谦的词汇已经不适合自己,认为只有最为霸气的“朕”字才能够配得上自己手中的权力 。
总评:
“朕”之一字虽然富有深意且尊贵,但天下却仅一人可用 。中华之文字能够源远流长,是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所创新、总结而来,并非某一人之功,每一个字都应该为普罗大众所共享 。
- 浴室地漏反味怎么办
- 防晒霜倍数高低的差别
- 适合油痘肌的水乳一套
- 适合大学生的水乳套装
- 小米10后盖是玻璃的吗
- 震颤的意思
- 中国窗帘十大品牌
- 请问一个12米的集装箱改造成住人的房屋要多少钱啊
- 一句话说说关于爱情的
- 吴亦凡怎么没被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