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钗之年是指我国古代女子多少岁,金钗之年为什么叫金钗?

金钗之年为什么叫金钗金钗之年指的是十二岁,一般用来指代女子的年龄 。在古代的时候,女子到了十二岁的时候,就要开始带金钗,这个也是具有特别寓意的 。金钗之年最早是出自南朝梁武帝所作的《河中之水歌》,后来被人们用来指代十二岁的女子 。女子到了金钗之年,就开始学着打扮自己,为的就是能够嫁个如意郎君,因此金钗之年用来指代女孩年纪的代称,一直被后世沿用 。

金钗之年是指我国古代女子多少岁,金钗之年为什么叫金钗?

文章插图
金古时的年岁是多少我想您说的是金钗之年吧?
金钗之年,古人指女子十二岁的年龄 。
女子12岁称金钗之年,13岁称豆蔻年华,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 。
金钗之年是指我国古代女子多少岁,金钗之年为什么叫金钗?

文章插图
古代女子重要的年龄段1、汤饼:指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 。
2、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指2——3岁的儿童 。
韩愈(唐)——《符读书城南》:“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
释义:两家生的孩子是一样的聪明 。
3、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
4、童龀:指古代女子7岁 。龀,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 。也有说成“髫龀” 。
许慎(东汉)——《说文》:“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 。
释义:女孩子出生七个月长乳牙,7岁长出恒牙 。
5、金钗之年:指古代女子12岁 。女孩到了十二岁要带钗,金钗是作为代称和别称 。
梁武帝.萧衍(南北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
释义:莫愁头上光彩熠熠,金钗排成十二行 。脚下轻踏丝绣鞋,五彩斑斓描出花纹状
6、及笄:古代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 。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
7、桃李年华:指20岁女子的代称 。
陆游(宋)——《梨花》: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 。
释义:梨花粉淡如雪,清香宜人,在春花中独树标帜,自成一家,不容妖艳的桃李,独占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 。
8、碧玉年华:女子十六岁 。古文人把瓜拆分为两个八字以纪年 。
翟灏(清)——《通俗编》:破瓜年纪小腰身 。
释义:瓜字破为二和八字,取二八十六岁的寓意 。
9、半老徐娘:古代女子30岁 。
陈与义(宋)——《书怀示友十首其一》:开窗逢一笑,未觉徐娘老 。
释义:女人过了打扮的年龄还风风骚骚,描眉打眼的一痛倒饬,开得窗户泯然一笑 。
古代对同龄女生的尊称在古代,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女子的称呼却别有一番韵味,如“金钗之年”、“豆蔻年华”、“碧玉年华”与“桃李年华”等 。
一、金钗之年
?
金钗之年一般是指女子十二岁的年纪 。在古代,女孩子到了十二岁的年纪要带钗,所以后来金钗就成了女孩年纪的代称,金钗之年也特指女子十二岁 。
因为在古代,女子出嫁得比较早,一般在及笄之后就开始嫁人,所以在正式出嫁前,就得先找好婆家 。后来,金钗之年是指代女子十二岁的年纪就一直被后世沿用 。
二、豆蔻年华
?
豆蔻年华泛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豆蔻原本是一种植物,唐代诗人杜牧有《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
用早春二月枝头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来比拟体态轻盈、芳龄十三的少女 。再加上“年华”二字,更清楚点明了这个令人喜爱,亭亭玉立,含苞待放的年龄段 。
三、及笄(jí jī)之年
?
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 。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及笄”之年即年满15岁的女子 。
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 。《仪礼·士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 。”,《礼记·内则》:“女子许嫁,……十有五年而笄 。”因此,及笄之年,也是指女子出嫁的年龄 。
四、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指的是女子16岁 。碧玉年华也叫碧玉之年,是古代人们对16岁年轻女子的称呼 。碧玉年华出自唐李群玉的《醉后赠冯姬》诗:“桂影浅拂梁家熏,瓜字处分碧玉年 。”
古代二八年华也是指的16岁,也叫破瓜之年 。“破瓜”是因为“瓜”字在隶书及南北朝的魏碑体中,可拆开成二个八字,二八一十六,故当时人们以破瓜表示女子芳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