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着祭月、拜月的风习,鄂伦春人祭月时在露天空地放上一盆清水,摆上祭品,然后跪在盆前,向月叩拜;土族人用盆盛清水,将月亮的倒影收到清水盆中,然后,人们不停地用小石子打盆中的月亮,俗称“打月亮” 。广西西部壮族的“祭月请神”活动更典型,每年夏历八月中旬,有的就在中秋夜,人们在村头村尾露天处,设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炉,桌子右边竖一高约一尺的树枝或竹枝,象征社树,亦作月神下凡与上天的梯子,这里保存了古老的月亮神话因素 。整个活动分为:请月神下凡,由一名或两名妇女作为月神的代言人;神人对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回天等四阶段 。(参看何星《中国自然神与自然崇拜》)由此可知,在偏远民族中仍传承着遥远的祭月古俗,在中秋时节人们能够与月神进行直接的对话与交流,这与少数民族的文化特性有关 。
2. 分享、馈送
“团圆饼”中秋节令典型的食品是月饼,月饼在民间称为“团圆饼” 。人们为了加强家族、社会成员之间的联系,人们互相馈赠礼物,月饼就成为人们相互交流的信物与吉祥的象征 。
月饼的形制在宋代可能就有了,苏东坡曾诗赞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 。”但从文献记载看,当时的节物重在尝新,如尝石榴、枣、栗、橘、葡萄等时新水果,饮新酒等,有“秋尝”的意味,还没有将月饼作为重要的节令食品 。以月饼为中秋特色食品及祭月供品的风俗大概始于明朝,在明朝初年中秋已有食饼习俗,但尚未称月饼 。民间流传的元朝末年八月十五吃月饼杀鞑子的传说虽不足信,但至少部分说明了明初以来中秋吃月饼的事实 。明代中秋节馈送月饼成为全国城乡宫廷民间普遍通行的重要节俗 。据《客座赘语》记载,南京有一位铁冠道人道术高明,能预知未来事 。明太祖对此不以为然,于是召见道人问道:“今日我有何事?”对曰:“太子某时进饼 。”这天正是中秋之日,太祖遂命人将道人锁在房中等待验证 。等到那个时间,太子果然奉上饼食 。太祖正吃着月饼,突然想起了道人,于是以正在吃的饼子赐道人 。等到打开门锁一看,道人已经不在了 。宫廷中秋太子要向父皇进献月饼 。民间城乡更是以月饼为节礼互相馈送 。明代京城“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 。这种面饼大小不等,呼为“月饼” 。
文章插图
月饼的制作在明代后期的北京已经十分考究,价格也不便宜,“市肆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 。(《宛署杂记》第17 卷)清代北京中秋祭月除香灯品供外,就是团圆月饼 。清代后期北京出现了品牌月饼,前门致美斋的月饼为“京都第一” 。一般供月的月饼到处都有,大的直径有尺多长,上面绘有月宫、蟾蜍、玉兔等图案 。北京月饼有祭祀完后分食的,还有一种吃法是将月饼留到岁暮除夕“合家分用之,曰团圆饼也” 。(《酌中志》卷20)
苏州人家同样以月饼为中秋节物,相互馈遗 。清代杭州依然传承明代节俗,“中秋食月饼,夜则设以祭月,亦取人月双圆之意耳” 。现代月饼生产形成地域风格,有京式月饼、广式饼、苏式月饼、甬式月饼等,它们在月饼内馅、月饼形制及加工方法上都有自己的特色 。北京月饼,酥皮、冰糖馅;广式月饼以糖浆面皮为主,有酥皮、硬皮两种,月饼有咸甜两味,馅有肉类与莲蓉、豆沙等;苏式月饼,也是酥皮,饼馅常用桃仁、瓜子、松子,配以桂花、玫瑰花等天然香料;甬式月饼(宁波),酥皮,多用苔菜为馅 。传统月饼糖多油重,近年来多流行以果类为馅的低糖月饼 。中秋月饼有具体的吃法,一般民间切月饼都要均匀切成若干份,按人口数平分,每人都享受到月饼的一块,象征家庭成员是团圆的一部分 。如家中有人外出,便特地留下一份,象征他也参加了家庭团聚,这块月饼留待除夕他回来享用 。这种以饮食团聚家人的方式是中国人所特有的文化习惯 。
3.团聚家人
团圆是中秋节俗的中心意义 。因为家族生活的关系,中国人有很强的家族伦理观念,重视亲族情谊与血亲联系 。较早形成了和睦团圆的民俗心理 。家庭成员的团聚成为家族生活中的大事,民俗节日就为民众的定期会聚提供了时机 。中秋为花好月圆之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人们由天上的月圆联想到人事的团圆,因此中秋在古代被视为特别的“团圆节” 。
- 睡莲的养殖方法,睡莲的碗养殖方法?
- 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的是哪一个,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的哪一个?
- 运动项目有哪些,所有的体育运动项目有哪些?
- 西铁城的手表什么档次
- 掐花是什么意思
- 红色车标是什么车
- 勾兑酒与酿造酒的区别是什么
- 历史上来中国的西方人
- 联想在5g标准的投票
- 中国最失败的朝代是哪个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