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一句一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
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 。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
记承天寺夜游一句原文一句翻译记承天寺夜游 / 记承天夜游
【作者】苏轼 【朝代】宋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
《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 。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全文情感真挚,言简义丰,起于当起,止于当止,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翻译关于记承天寺夜游翻译如下: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 。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 。
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
注释:选自《东坡志林》 。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市南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年号 。当者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
解:把系着的腰带解开 。欲:想要,准备 。月色:月光 。入:照入,映入 。户:堂屋的门;单扇的门 。起:起身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欣,高兴,愉快 。然,……的样子 。行:出行 。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 。念,想到 。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交谈(游乐或赏月)的人 。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找 。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 。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 。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寄居承天寺 。亦:也 。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同 。步,散步 。于:在 。中庭,庭院里 。空明:清澈透明 。
【记承天寺夜游一句一译】藻荇:泛指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 。藻,藻类植物 。荇,荇菜 。这里借指月色下的竹柏影 。交横(héng):交错纵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