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来历故事,端午节的来历故事屈原100字( 二 )


2、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

端午节的来历故事,端午节的来历故事屈原100字

文章插图

节名涵义
“端午”的“端”字本义为“正”,“午”为“中” 。“端午”,“中正”也,这天午时则为正中之正 。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天干承载天之道,地支承载地之道,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运,纪元通用天干地支 。
仲夏午月午日飞龙在天,此时龙星处在正南中天,为全年周天运行最“中正”之位,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 。古人历来崇尚中、正之道,“中正“之道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另,端亦有“初”的意思,因此午(五)月的第一个午日,亦谓端午 。
端午节的来历20字
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 。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
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龙祖,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 。端午风俗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 。

端午节的来历故事,端午节的来历故事屈原100字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一文中主张认为划龙舟的端午节最早源自于战国之前江浙地区的吴越民族 。当时,龙已是吴越民族的图腾,而闻一多先生认为,就是这个龙图腾,后来演化成了全民族的图腾崇拜;就是在祭龙的仪式中,才逐渐有了划龙舟的习惯 。
在古代典籍有关龙舟起源的记载中,最早是出现在东汉 。据《事物原始》中记载:“竞渡之事,起于勾践,今龙船是也 。”汉代赵晔《吴越春秋》也认为,龙舟的起源“起于勾践,盖悯子胥之忠作” 。至今专家公认的中国最早的“龙舟竞渡”的图形,发现于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云龙镇甲村 。
据河姆渡遗址和田螺山遗址的史前文化表明,早在5000年至7000年前,就有了独木舟和木桨;龙舟最初原形是单木舟上雕刻龙形的独木舟,后来发展为木板制作的龙形船 。春秋战国时期,龙舟竞渡之习,盛行于吴国、越国、楚国 。
后来端午龙舟竞渡再传到东南沿海地区,福建省福州端午龙舟竞渡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代时期(928年至935年),闽王王延钧倡导“龙舟竞渡” 。广州扒龙舟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南汉时期,南汉后主刘龚(958--971年在位)当年在广州城西疏浚“玉液池”,每年农历端午节举行龙舟竞渡 。
广西桂林的龙舟活动,史载最早见于唐朝,民间约定为逢戊年大划龙舟,形成“十年一大划,五年一小划,每年自由划”的习俗延续至今 。
端午节的来历故事屈原简短
端午节的来历故事屈原: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都城被秦军攻破,楚国大臣屈原抱石投汨罗江自尽 。人们划船捞救无果,荡舟江上,后来形成龙舟竞渡的习俗,又害怕河里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身体,便将糯米团投入江中喂食鱼虾,希望这样可以保全屈原的遗体,之后形成了端午食粽的习俗 。
端午节来源于古时龙图腾的信仰以及自然天象的崇拜,仲夏午月午日,苍龙七宿运行至正南中方位,《易经》称其为“飞龙在天” 。传说故事中,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抱石投汨罗江自尽的楚国大臣屈原 。

端午节的来历故事,端午节的来历故事屈原100字

文章插图

端午节简介: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 。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
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过端午节,不仅是大多数中国人的习俗,受中华文化的影响,端午节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端午节(屈原故里端午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