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柱产业的定义在哪里

定义:
支柱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份额,并起着支撑作用的产业或产业群 。这类产业往往在国民经济中起支撑作用,但不定能起到引导作用,同时,这类产业往往由先导产业发展壮大,达到较大产业现核以后就成为支柱产业或先成为对其他产业的发展既起引导作用又对国民经济起支撑作用 。
支柱产业的定义在哪里国家计委政策研究室在《中国支柱产业振兴方略》一书中提出了考察中国目前四大支柱产业的九项量化指标:一、工业增加值在GNP中的比重达到5%左右,产值占工业总产值8%左右;二,出口创汇稳定增长,国际市场占有份额上升,行业外贸进出口由净进口变为净出口;三、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总数的比重有所提高,同时在紧密相关的工业部门和服务行业就业人员大量增加;四、行业关联度高,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均大于1;五、较高的产业集中度和骨干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集约化、社会化的大生产方式,配套协作的企业组织网络;六、与国际同行业比较,技术比较成熟;七、需求收入弹性高于1,大体在1.5左右;八、经济效益好,附加价值率一般在25~40%;九、具有高于国民经济总增长率的、持续的、较高的部门增长率 。
支柱产业的内涵和意义是什么支柱产业的内涵
支柱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没有真正的支柱产业就谈不上现代化的经济 。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是由其自身所具有的特征所决定的 。目前见于国内有关资料中对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的涵义或界定,大约有 10多种 。一般认为主导产业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某个阶段,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较强的技术进步能力,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对其他产业增长具有较强的前向拉动和后向推动作用,对经济发展起导向性和带动性作用,代表了产业结构的演变方向或趋势的产业 。与主导产业并存和协同发展的主导产业群,是指具有主导产业特性的次一级产业,既包括前一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也包括具有较强潜在发展能力的优势产业 。按美国罗斯托的主导产业学说认为,前一个成长阶段的主导产业会对下一阶段的主导产业产生诱导作用,原来的主导产业部门在完成了带动其它部门和经济增长使命后,就会让位给新的主导产业部门 。
另一个经常使用的概念是支柱产业 。在现实中,由于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这两个概念有类似之处,因而常常被混同起来,这是不恰当的 。所谓支柱产业,根据罗斯托的理论,解释为:在一定经济发展阶段,吸收运用新技术快,处于供求关系中心;且规模大,能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效益;生产率高,附加价值大,是该时期国民收入增加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支撑者 。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度,能使产业结构高级化,但不一定能对国民经济起到主要支撑作用;支柱产业则仅体现了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而对其他产业增长并无直接影响 ,且一般不能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 。两者的联系是,现有的主导产业有些具有支柱产业的属性,并很可能发展成为支柱产业,也可以说,某些主导产业即是支柱产业,或者是潜在的支柱产业 。
中国的五大支柱产业是什么`?第一产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和公共工程、上下水道、煤气、卫生部门;
第三产业:又称服务业,它是指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包括商业、金融、保险、不动产业、运输、通讯业、服务业及其他非物质生产部门 。
第四产业:是前三大产业的延伸,该产业是指对本身无明显利润但是可以提升其他产业利润的公共产业 。也可以称之为知识产业,或者信息产业 。
第五产业:又称文化产业,它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存储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统称 。
中国近期产业规划推出的十大支柱产业:
有色金属产业、
汽车产业、
钢铁产业、
【支柱产业的定义在哪里】装备制造业、
电子信息产业、
纺织业、
船舶制造业、
石油化工业、
房地产业、
轻工业 。
支柱性产业有哪些标准支柱产业(the pillar of economy),是指在国民经济中生产发展速度较快,对整个经济起引导和推动作用的先导性产业 。支柱产业具有较强的连锁效应,诱导新产业崛起;对为其提供生产资料的各部门、所处地区的经济结构和发展变化,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