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又称

端午节又名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中国古代,日期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有吃粽子、挂艾草菖蒲的习俗,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美好愿望 。
端午从字面上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 。“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 。《风土记》里说:“仲夏端午 。端者,初也 。”每月有三个五日,头一个五日就是“端五” 。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云:“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 。”
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端午节的别称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 。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全年四大节之一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叫法达二十多个 。
别称考究:
1、端阳节
端午节之所以又叫做端阳节,有几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因为古人认为五是阳数,所以又叫做端阳 。还有一种说法出自于《荆楚岁时记》,据其中的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而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
2、浴兰节
据梁宗镶《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因为端午节正值仲夏期间,是皮肤病多发季节,所以古人在端午节的时候非常重视五月五日的洗浴 。古人会去山上将兰采来,回家煮汤,用以洗身 。还有一些喜欢将兰、芩草、排草、山奈、甘松等等,放在香包里面佩在胸前,驱邪避虫 。
3、菖蒲节
古人认为五月为毒月,初五又是毒日 。到了端午节这天,五毒尽出,五毒分别是蛇、蜈蚣、蝎子、蜥蜴、癞蛤蟆 。因此,端午节多为驱邢避毒的习俗,例如说:门上悬挂菖蒲、插艾草、喝雄黄酒等等避邪驱毒的仪式,所以端午节也被称为“菖蒲节” 。
端午节又被称为什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舟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是纪念楚国诗人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 。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 。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
端午节别称是什么?端午节别称有: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浴兰节、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等 。
据统计,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当中,端午节的名称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 。最初的“端午”为千支历的午月午日,第五个月即为“午月”,午月午日谓之“重午” 。到了汉代时,由于南北统一之后的历法变动,朝廷为了方便过节,规定每年的端午节改为阴历五月五日 。
文化内涵
端午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也被赋予了很多文化内涵 。
文化意蕴:关于端午祝福是该说“快乐”还是“安康”的讨论,背后其实是民众对节日精髓、传统面目的探寻,是希望能原汁原味地还原端午节的文化意蕴 。
爱国之情:人们纪念屈原,不只是因为他的艺术造诣,更是因为他伟大的灵魂和深沉的爱国之情 。
家国情怀:端午节里的家国情怀,更有大力弘扬的必要 。对于很多人来说,端午节是个小长假,但对于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人员、客运工作者、环卫工人等许许多多奋战在一线岗位的人来说,依然是“战斗”的节奏,正是他们的默默坚守和负重前行,才有了“安康”的端午节 。他们的行为本身,就是对家国情怀的诠释,也值得全社会感念 。
端午节又叫什么端午节,又称龙舟节、重午节、端阳节、端五节、重五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艾节、五月节、菖蒲节、天医节、草药节、浴兰节、女儿节、午日节、地腊节、正阳节、龙日节、粽子节、五黄节、诗人节、屈原日、躲午节,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