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来源和风俗,端午节的时间由来和风俗诗句

本文目录
  • 1.端午节的时间由来和风俗诗句
  • 2.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
  • 3.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
  • 4.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
端午节的时间由来和风俗诗句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的由来最常见的说法为:传说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的风俗有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悬艾叶菖蒲等 。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本是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 。
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
端午节来源和风俗,端午节的时间由来和风俗诗句

文章插图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如下: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节期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亡 。屈原死后百姓悲痛不已,纷纷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伤害屈原的尸体,此后,每年的五月初五被定为端午节 。
端午节来源和风俗,端午节的时间由来和风俗诗句

文章插图
端午节风俗:
端午节这天,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端午习俗,最普遍的是吃粽子、喝雄黄酒 。在我国南方地区,还会举行划龙舟比赛 。而江浙一带过端午,有吃黄瓜、黄鳝、黄鱼、咸鸭蛋黄、雄黄酒“五黄”的习俗 。在中国台湾,人们在端午节这天会吃一种叫做“煎堆”的食物 。端午节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 。

端午节来源和风俗,端午节的时间由来和风俗诗句

文章插图

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
一、端午节的来历
1、端午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俗大节,最初是古代百越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在上古时代就有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习俗 。
2、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
3、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南方百越图腾祭祀,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附会纪念屈原跳江自尽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端午节文化内涵相沿迄今 。
4、“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 。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 。《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
5、在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一带,端午节又分为大端午与小端午 。小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 。

端午节来源和风俗,端午节的时间由来和风俗诗句

文章插图

二、端午节的习俗
1、在远古时代,百越之地就有在阳气旺盛的午月午日,用刻画上龙形的舟楫载上古粽籺等贡祭品以竞渡形式祭祀龙祖习俗;时至今日,扒龙船仍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
2、有典籍记载的最早出现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 。《史记》“孝武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 。以恶鸟,故食之” 。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 。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 。
3、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 。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蛇之患 。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 。”此俗流传较广 。
4、挂艾草、菖蒲、榕枝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 。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 。
5、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
6、躲端午,时端午节习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 。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 。俗以五月、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归家躲端午之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