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怎么生辰八字,周易是什么?

周易是什么对算命风水这类玄学也略有研究,看过易经以后不说迷不迷信吧,但确实被里面的智慧折服 。
在算命方面,一般人听到所谓的八字,就是根据年柱,月柱,日柱,时柱,结合10年一次的大运和1年一次的流年来算命的方法 。
通过深度研究四柱命理学,我发现它其实是古代中国的天文历法跟阴阳理论和五行理论以及一部分哲学理论互相融合的产物 。
比如通过对白和黑,对与错,长与短,高与低,美与丑,大与小,过去和未来····等等的观察,古人发明了把事物一分为二的阴阳理论,俗称辩证思维;
人们发现一只手有5个指头,一只脚也有5个指头,在空间方面,分别有上下左右中5个区域,在地面方面,也分别有东西南北中5个区域····这样,人们就发现了5个这个神奇数字,然后人类就根据5这个神奇数字又发明了把一切事物分别归纳为金木水火土这五类事物的五行理论 。
同时,人们发现,人有两只手,左手5个指头,右手也是5个指头,并且左手和右手左右对称,脚也一样,左脚5个指头,右脚也是5个指头,左脚与右脚也一样是左右对称,这样,如果说左手是阳的话,那么右手就是阴,如果说左脚是阳的话,那么右脚就是阴,并且,左手的5个手指头加上右手的5个手指头,就是10个手指头,左脚的5个手指头加上右脚的5个脚趾头,就是10个脚趾头,于是,人们又发现了10这个神奇数字,10不但是一个神奇数字,更是一个吉利数字,十全十美,十全老人,十全大补,十年寒窗,十年树木,十万火急,十面埋伏,十里长亭···等等
后来,结合历法,人们又根据10这个神奇数字发明了10天干,也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申,壬癸,并且还用阴阳五行理论把它们进行了分类,比如甲乙木(甲为阳木,乙为阴木),丙丁火(丙为阳火,丁为阴火),戊己土(戊为阳土,己为阴土),庚辛金(庚为阳金,辛为阴金),壬癸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在发明地支之前,人们一直用这10个天干来计时,并且用了很多年 。
后来,人们发现木星每隔12年就会回到原来的位置,并且每年都会固定的回到它原来的位置,这样,人类又发现了12这个神奇数字,结合阴阳五行理论,人们又发明了子(阳水)丑(阴土)寅(阳木)卯(阴木),辰(阳土)巳(阴火)午(阳火)未(阴土),申(阳金)酉(阴金)戌(阳土)亥(阴水),这12个地支 。
自从发现了12这个神奇数字之后,人类又用12来计时,自然也是用了很多年,后来,人们发现无论是用10来计时,还是用12来计时,都不方便,因为10和12都太少,过不了多久就会重复,时间长了,以前的事情也都记不清楚了,这很麻烦,怎么办呢?
聪明的古人经过认真而又艰苦的思考,终于发现可以把10天干和12地支结合起来一起用,把10天干和12地支结合起来使用之后,人们发现,只有在共同使用60次之后,才会出现重复,用60来计时,比起以前用10和12来计时,无疑是巨大的进步,这样,人类又开始用60来记录年月日时,由于这是使用的10天干和12地支共同计时的方法,所以在这60天之内,每一天都有各自不同的天干地支(60花甲),这样就给精确纪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就是从这时起,60花甲就成了中国农历最为重要的纪时方法 。
后来人们又发现土星每20年就会回到原来的位置,而木星是每12年就会回到原来的位置,并且12和20的最小公倍数竟然也是60,这不但证实了60花甲纪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同时也给人们继续坚持使用60花甲纪时再一次打下了强心针,后来有一段时间,人们甚至规定每60天算一年(其实是2个月),这样就出现了彭祖活了840岁的传奇,人类当然不可能活那么久,说白了只是算法不同罢了,在彭祖生活的商朝,2个月算一年,今天12个月算一年,商朝的一年只是今天的6分之1,这样我们把彭祖的寿命840岁除以6,就得到了140岁这个真实数字,彭祖是商朝养生方面的传奇人物,通过研究彭祖,我们发现了商朝的纪时制度,虽然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把60天当做一年是不实用,也不科学的,但是,人类的发展从来就不可能一帆风顺,更不可能一蹴而就,通过研究历史,就能知道我们是怎么来的,怎么一步步发展进化到了今天这个局面的,这就是研究历史的重大意义!
自从发明了天干地支和60花甲之后,就为唐朝大学问家李虚中发明三柱命理以及明朝徐子平发明四柱命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通过对四柱命理的研究,我发现年柱模拟的是在60年之内木星(公转周期12年)和土星(公转周期20年)对地球的影响(在这60年之内,木星和土星与地球之间的位置每一年都是不重复,不一样的),月柱模拟的是太阳光对于地球表面的辐射(这种辐射强度和密度随着地球自转轴的倾斜角度的不同而不同,结果就在地球上产生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3个月,每个月30天,共90天),跟地球公转和地轴自转的倾斜角度结合起来,日柱模拟的就是一年中地球和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剩下来的就是时柱了,它模拟的是什么呢?它模拟的是在一天之内,在地球上以经度标注的某个区域,得到的阳光辐射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