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的风俗习惯,瑶族的文化风俗是什么( 三 )


结婚仪式 男到女家入赘的,婚事由女家操办,新郎由一群未婚青年陪送步行,女家鼓乐半路相迎,晚间举行拜堂仪式,并遍接亲友(有的不请自来),“坐歌堂”通宵达旦 。女到男家的,出嫁前,女家“坐歌堂”,出嫁日,新娘由父兄或娘舅背负出门,然后,本村姑娘陪送打伞步行到男家,举行拜堂仪式,接受亲友祝贺 。
离婚与再嫁(赘) 岭东高山瑶,妇女地位较高,婚后双方共同劳动,如感情不合,任何一方都可提出离婚 。一般请村寨老人“喝茶”,提出离婚原因,经调解无效,就“判”离婚 。夫妻拿一节竹筒到山上,一刀劈为两半,各执一半,相背而行,就此分手 。入赘男子,如违反“赘书”条约,女即可“休夫”,财产全部归女方 。寡妇再嫁不受限制,但严禁兄终弟继、姐去妹继的婚姻结合 。解放后,瑶族人民按“婚姻法”规定办理手续 。
哭嫁 姑娘出嫁前,遍接至亲好友及村中姐妹,来家聚会,连续两晚,头晚茶点相待,夜晚设酒宴 。宴后齐集堂屋,唱“女歌”、道私情或笑语逗乐,“坐歌堂” 。新娘则按辈份依次向亲友“哭嫁”,亲友赠送“红包” 。
打新郎 婚后三日,新郎回门到岳家,女方村中妇女,相约而至,争打新郎,以示今后不可虐待新妇 。有的村寨,则是婚后第一个春节,新郎到岳家拜年,村中青年男女,敲锣打鼓(有时还要耍龙舞狮),向新郎祝贺,新郎则回赠“红包”,这也叫打新郎 。后来逐渐演变成全村妇女小孩索取“喜彩”钱,否则,便不罢休,有时弄得新郎大为尴尬 。
丧葬习俗
瑶族都实行土葬,老人垂危时,便为之梳头、淋浴、穿寿衣,亲属守侯“送终” 。死后移置厅堂(男左女右),全家举哀,子女前往亲友报哀,择吉安葬 。停柩一般三天,请师公做“道场” 。家贫者则一碗水为之“开路” 。死者若是师公,则要请同等水平的师公念咒,将尸体用红布捆在坐凳楼梯上,法事完后才入棺 。
出殡时,师公只引送到门口,由孝男或孝女,手持火把或菜刀引路上山 。高山瑶不讲究什么“风水”宝地,只要在离住房不远的山脚,选上一地,即行安葬 。
现在,瑶族已经实行殡葬改革,丧葬办法开始试行火葬 。

瑶族的风俗习惯,瑶族的文化风俗是什么

文章插图
瑶族的风俗特点
1、瑶族的婚俗
自古以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都是适龄男女必说之事 。中国传统,女方嫁给男方,生的子嗣岁随父亲姓,这也成为千百年不变的规定 。但在我国少数民族当中,嫁郎嫁女都有一个样的说法 。
2、爬楼
茶山瑶年轻人“爬楼”聚居在广西大瑶山的瑶族同胞,受居住地域的影响,在婚嫁上基本保持着传统习俗 。
这里生活在大瑶山的茶山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意即住在山上的人 。茶山瑶的小伙子为了寻求爱情,至今流行着的“爬楼”风俗,独具民族风情 。茶山瑶村落一般依山傍水,较大而集中,其住宅均为两层木楼 。
门面和吊楼部分,雕龙刻凤,涂油抹彩,好似一顶花轿悬挂山中 。清静的吊楼是成年姑娘社交活动的场所 。走进吊楼楼的大门,便会发现 聚居在广西大瑶山的瑶族同胞,受居住地域的影响,在婚嫁上基本保持着传统习俗 。这里生活在大瑶山的茶山瑶 。
3、嫁女又嫁郎
瑶族自治县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瑶族自治县,境内因汇聚着盘瑶、花蓝瑶、茶山瑶、山子瑶、坳瑶等5个支系的瑶族而被称为“世界瑶族之乡” 。
已故的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说:“大瑶山的瑶族是全国支系较多,民俗表现最为典型的 。目前世界人类研究的两个民族热点,其中就有瑶族 。世界瑶族研究中心在中国,中国瑶族研究中心在金秀 。”
瑶族群众在生活中形成了深厚质朴、绚丽多彩的瑶族文化和风俗习惯 。瑶家婚嫁礼仪,涵盖了瑶族丰富 。盘瑶婚期大多在秋收之后,春节之前,分“嫁女”和“嫁郎”两种 。举行正式婚礼之前,必须经过择偶、提亲、订婚等过程 。
婚宴“正酒”三餐,“偏酒”(早餐、宵夜)六餐 。第四日早上亲客告辞,男家各送一份“奶头礼”(亦谓小源礼),即:送岳父母猪腿各八至九公斤,其它猪肉四到五公斤 。第四或第五天,夫妻回门住一宿,同回后方圆房 。
4、瑶族的宗教信仰
瑶族的宗教信仰比较复杂,有些地区原始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或图腾崇拜占有一定地位;有些地区则主要信奉巫教和道教 。道教对瑶族影响很大,凡属丧葬一套祭祀仪式,基本上按道教法旨进行,只是其中掺杂了一些民族原始宗教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