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用物质奖励孩子

感请 。
我的观点是:适当的物质奖励可以作为精神鼓励的辅助,但绝对不能当成是常态,否则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
因为,所谓的奖励,其实是把父母和孩子放在不平等的地位上,短时间内可能会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会让孩子为了奖励而努力学习 。但长期以往,会破坏孩子自身的内动力,会影响孩子对自己人生目标的设想和制定 。

该不该用物质奖励孩子

文章插图
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在月考中取得了好成绩,你一开心,奖励他100元;到了期中考试,他因为激励而努力,再次取得好成绩,你又奖励了200元 。孩子发现,只要考得好就有奖励,那我继续努力,期末考试再次考好,你奖励了500元 。
然后,孩子慢慢长大,学习难度越来越高,这个时候他会对你提出更高的要求,妈妈,初中的考试比小学难多了,你的奖励要加码啊!开始你还能承受,但孩子的要求会越来越高,终于在你觉得不能承受,或者感觉不能随意惯着孩子的时候,你拒绝了孩子的要求 。于是,孩子也以成绩的回落来报复你 。
因为这个时候的他,已经认为,我考得好是为了奖励,没有奖励我还努力干什么?这个时候的孩子,把学习的目标放在奖励上,而缺乏了对自己人生目标的思考,更不会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是为了自己在以后的生命中有更好的生活和社会技能,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
因此,真正想让孩子对于学习有发自心底的兴趣和持久的学习动力,我的建议是,给孩子足够的鼓励,并且逐步让孩子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
儿童心理学家德雷克斯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 。也就是说,孩子在生命的每一天,都需要鼓励,其中最重要的,当然莫过于是父母的鼓励 。
该不该用物质奖励孩子

文章插图
鼓励的英文是encourage,它的词根是courage勇气,鼓励就是增加勇气 。当我们努力鼓励孩子时,实际上是在帮助孩子发展勇气以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物质奖励的本质是表扬孩子的进步结果,而鼓励的本质是激发孩子内在的勇气 。
那如何具体地运用鼓励呢?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中提到,鼓励有三种方式 。
该不该用物质奖励孩子

文章插图
1、描述型鼓励
句式:“我注意到……”
不带情绪,像镜子一样简单描述你看到的实际情况 。“妈妈注意到你今天的数学题正确率很高 。”“我看到你把自己的书桌收拾干净了 。”“我听见你今天的课文诵读特别有感情”,当孩子听到你的反馈,会有一种“被关注”、“被看见”、“被理解”的感觉,会感觉到他的努力被关注被认可 。
2、感谢型鼓励
句式:“我谢谢你……”
随时随地感谢孩子的努力与付出,比如说:“谢谢你今天认真默写,我们不用很晚才睡觉”、“谢谢你和妈妈一起准备晚饭,让我们可以早点吃”、“谢谢你在妈妈加班的时候把妹妹照顾得很好”,鼓励的话语点出了孩子的贡献,表达了你对孩子的关注和谢意,孩子会有一种“我很有价值”的感觉 。
3、授权型鼓励(也称赋能型鼓励)
句式:“我相信你……”
通过对孩子努力的看见,表达对孩子的信任 。“妈妈注意到你最近一个月都认真做数学题,相信这次月考你一定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进步”、“你的行李箱整得井井有条,爸爸相信这次夏令营你一定能够过得非常愉快 。”通过授权式鼓励,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的信任,会有一种“我能行”、“我有力量”的感觉 。
当然,鼓励的同时,给孩子一些他自己特别感兴趣、或者是平时不太会满足的特殊要求作为孩子努力付出的特别奖励,并不是不可以 。只是前提是,父母和孩子都要有清醒的意识:学习是孩子的责任,学习是为了孩子自己以后的人生,不是为了父母的脸面 。
总之,尽可能地善用鼓励,激发孩子的学习天性与探索勇气,是任何物质奖励都无法比拟的方式 。
我觉得可以给孩子恰当的物质奖励,会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
【该不该用物质奖励孩子】在孩子为了获得外在的奖励而积极行动的过程中,爸爸妈妈们同时要多给予精神奖励,将孩子的进步归结于他的努力,比如:孩子为了获得一架飞机模型,每天坚持准时上床睡觉,当孩子做到了,你可以这样跟孩子说:“宝贝,你每天都能8点上床睡觉,真是一个自律/守信的宝宝!妈妈为你感到骄傲 。”把孩子这种为了外在奖励的好行为,归结为孩子的努力!完成从外在驱动力到内驱力的转化,“哎,我是一个自律的宝宝!”当然学习上也是一样的 。这个自我归因,把孩子的进步,归结于孩子的自我努力,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最终达到孩子的自我要求和自我管理 。当然这个过程是需要不断的正向对话,强化,慢慢建立起来的 。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