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曲是什么?

红曲是什么?是一种将红曲菌接种在蒸熟的大米上,经发酵加工的米,呈紫红或棕红色,用于发酵、防腐、食物上色等功能,是一种天然的食品添加剂 。另有红曲、福曲、赤麹、丹麹、红米等叫法,中国制作红曲米具有很长的历史传统 。红曲米可用来制作红曲酒和红糟 。
中国是世界上红曲主要生产国,生产厂家大多是从红曲米中提取红曲红,液体发酵生产红曲红厂家较少 。固态发酵法生产的红曲米是中国的传统产品,因其生产周期较长、工艺复杂、劳动强度大、原料利用率低、生产中易染杂菌而不适宜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课题大多围绕液体发酵展开,做了大量的工作,日本的研究较为深入,取得一定的进展 。
扩展资料:
本草纲目中记载红曲米具有活血的功效,元朝钦膳正要认为,红曲米可以健脾、益气、温中,台湾民间还流传说红曲米可以用来改善小孩和老人及轻微气喘 。
另外根据日本的研究报告,红曲米具有降低血脂肪、血糖,并可强化肝脏功能,增进免疫力,对降低胆固醇,避免高血压很有帮助,卫生福利部已针对红麹米制品订定“红曲健康食品规格标准”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曲
红曲红是什么红曲红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种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天然功能食用色素,是红曲霉次级代谢产物的其中之一 。红曲红是以大米、黄豆为主要原料,借鉴我国传统的红曲生产工艺,通过红曲霉菌液体深层发酵和先进的现代生物分离技术而获得的粉状纯天然、无毒、安全可靠的天然食用色素 。红曲红色素被广泛地应用于清酒、腐乳、鱼肉、酱油、糕点、糖果、冷饮等食品业的着色,也可用于医药和化妆品等行业的着色,红曲红色素符合食品着色剂“营养、天然、多功能”的发展要求和方向,因此值得大力应用和推广 。与其它天然色素相比,红曲红色素纯度高、价格低、着色力强、稳定性好以及具有防腐功能等优点,因而具有极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理化性质编辑
红曲红主要有6种呈色成分,分为红色色素(红斑素或潘红,分子式C21H22O5,相对分子质量350)、红曲红素或梦那玉红(分子式C23H26O5,相对分子质量382)、黄色色素(红曲素或梦那红,分子式C21H26O5,相对分子质量358)、红曲黄素或安卡黄素(分子式C23H30O5,相对分子质量386)、紫色色素(红斑胺或潘红胺,分子式C21H23NO4,相对分子质量353)和红曲红胺或梦那玉红胺(分子式C23H27NO4,相对分子质量381) 。[2][3]
红曲色素是深紫红色液体或粉末或糊状物,略带异臭,不溶于油脂及非极性溶剂,在pH4.0以下介质中,溶解度降低,易溶于乙醇、丙二醇、丙三醇及它们的水溶液 。熔点160-192℃,水溶液最大吸收波长为490土2 nm,乙醇溶液最大吸收波长为470 nm,溶液为薄层时为鲜红色,厚层时带黑褐色并有荧光 。对环境pH稳定,几乎不受金属离子(Ca 2+ 、Mg 2+、Fe 2+、Cu 2+)和0.1%过氧化氢、维生素C、亚硫酸钠等氧化剂、还原剂的影响 。耐热性及耐酸性强,其醇溶液对紫外线相当稳定,但经阳光直射可使其退色 。对蛋白质着色性能极好,一旦染着,即不掉色 。[2]
毒性:LD 50为20g/kg(小鼠,经口),7g/kg(小鼠,腹腔注射) 。红曲红具有抑菌和杀菌作用,现已证实抗菌活性成分中一部分是着色物质 。[4]
稳定性:红曲红色素对光不稳定,在光照太阳光、紫外光和可见光等会逐渐分解 。在自然光照射条件下,不到14 h,色素的保存率降到50%以下,日光直射下(31~38℃)2 h,色素损失一半,色素乙醇溶液在紫外灯 (15W,距离20 cm)下照射5 h,吸光度未变 。
生产工艺编辑
1、由红曲米生产红曲红
红曲红可由红曲米提取而得或由红曲霉经液体发酵培养制得 。
由红曲米生产红曲红的工艺流程: 红曲米→研碎→加乙醇→调pH→浸提→离心→干燥→成品
主要工艺条件:70%乙醇;pH调至8;浸提时间24 h;可采用真空干燥,温度为45℃ 。
籼米或糯米煮熟后,在温度为40-50℃时,接入红曲种子,保持室温33℃左右,相对湿度80%左右,经3d培养米粒上出现白色菌丝时,进行翻曲降温,室内喷水,保持温度,并经常检查品温,保持品温不超过40℃ 。到4-5 d时,将曲装入干净麻袋中,浸在净水中5-10 min,使其充分吸水,并使米粒中的菌丝破碎,待水沥干,重新放入曲盘中制曲 。此时注意品温不超过40℃及翻曲保温操作,米粒渐变红色,7—8d时,品温开始下降,趋于成熟 。整个周期约10 d左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