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楚辞》中有一首歌,歌里有一处叫“沧浪”的地方 。那个地点,是中国文人心尖上的一颗朱砂痣 。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
沧浪究竟在哪?屈原在愤恨游走之际遇到的渔翁,只与他讲这沧浪的种种好处,是清也好浊也好 。屈大夫不信,这无可无不可的人生态度,也没有仔细听清楚歌词,自顾自地投江赴死 。
文章插图
比屈大夫早一点知道沧浪的,是孟子,还有孔子 。孟子不是来找沧浪的,他是想做渔翁 。他听到小孩子唱的沧浪之歌,想到了仁者与不仁者的行为及后果 。他把这点思索得来的经验,又归功于另一个想做渔翁的前辈——孔子 。并进一步把沧浪之歌中的人世经验,溯源至商王太甲那里 。不管沧浪究竟是地理名词,还是一种心理经验,“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的金科玉律,在中国至少管用了两千年以上 。从孟子听到小孩子的歌声开始,从屈原听到渔翁的歌唱开始,无论想死想活,总得明白一个道理:水的清与浊,人的尊与卑,有定数也有变数 。无论找不找得到沧浪这个地点,这个道理总是要去领悟与品味的 。
文章插图
从汉代开始,考证沧浪、搜寻沧浪所在地的期盼愈发强烈 。专门解释经典的经学博士们,当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联想与附会的机会 。须知,这“沧浪”二字虽然是出自小孩子与渔翁的歌唱,但孔子听到过,因之思虑万千,冥冥间道尽智水仁山;孟子听到过,因而把仁与不仁、活与不活的大道理都领悟透彻;屈原听到过,一腔愤恨尽付流水,投江殉国、杀身成仁 。沧浪,无疑成为一个经典命题 。
马融、郑玄对沧浪的地理探寻,以经典解释学视野,开启了后来两千年间对沧浪这一概念无以复加的文化训诂之旅 。东汉的经学博士们认为,汉水流经荆山之后,有一股东南向的支流,这一支流邻近屈大夫当时的国都——郢都 。屈大夫被逐出郢都之后,沿这条支流一路郁郁而走,在某处偶遇渔翁,听到了沧浪之歌 。沧浪可以指这一整条东南向的汉水支流,亦可以单指屈大夫听歌的那一处 。当然,这样的解释都是泛指 。因为无论是整条支流,还是屈大夫听歌处,就目前的地理坐标而言,都无法精确到一亩见方的地面上 。
文章插图
北魏的《水经注》、唐代的《史记正义》、明代的《禹贡要注》都大致沿用了泛指的说法 。此后,游宦湖北的官人、流寓荆州的文人、途经汉水的旅人,大凡粗通文墨的,都免不了摇头晃脑地题咏一番,咏叹的内容无非是——沧浪的水清又清,沧浪的水浊又浊,自己怎么清清白白、又怎么不得不一穷二白之类 。沧浪就在这里,沧浪似乎又根本不在这里 。
文字不再被赋予意义时,就不再具有力量 。山水不再被寄予希望时,也就不再具备优美 。宋庆历五年(1045)夏,大暑酷热之际,因为私卖公家废纸邀友喝酒、被人告发而贬官归乡的苏舜钦,终于觅得了那一片“沧浪” 。他在偶然经过郡学宫时,看见一块荒弃无人居的地界,这块地“三面皆水,旁无民居,崇阜广树,不类城市”,让他顿时感触良多 。眼前这块“飞地”,不正是未受尘世烦扰、没有清浊之忧的“沧浪”吗?他潇洒地掏出4万枚铜钱购得了这块地皮,开始营构他的“沧浪”地产开发 。
文章插图
在这块“纵广合六十寻”(折算现代单位,约两万五千平方米)的地皮上,苏舜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所有者 。没有记载表明,苏氏在这里构建出什么豪华的庄园居所,只有一处傍于水岸的亭子,像是专为游人小憩的处所,又像是专为渔翁唱歌的所在,名唤“沧浪亭” 。
四年后,苏舜钦在苏州黯然离世 。不久,地皮易主,原本临水的小亭也被移置缓丘之上 。“沧浪”在地理上的形式感被取消了,但其在心理上所寄予的某种标示却依然故我 。明代的文征明用隶书题写的“沧浪亭”匾额,清代的俞樾用楷书写成的一前一后、亦欧亦苏的集诗对联,就在这所石亭子里镌刻永铭 。清风明月本无价,远山近水皆有情——这是隔着山水的酬唱,却是写在空中的惆怅 。
- 儿歌大全100首歌词 念的儿歌大全100首歌词
- 缘分五月歌词 缘分五月歌词大全
- 别回答歌词 别回头歌词
- 礼物刘力扬歌词 礼物歌曲刘力扬
- 临水照花歌词 临水照花歌词谱
- 让人笑不停的笑话 让您爆笑的笑话,让您笑得停不下来歌词
- 光着我的脚丫子 光着我的脚丫子戴佩妮歌词
- 南无观世音菩萨歌词 歌词南无观世音菩萨
- 放飞美丽歌词 放飞美丽歌词歌谱
- 幸福微甜歌词 幸福微甜歌词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