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两三岁的孩子语言水平发展有没有迟缓( 二 )


5、积极言语发展阶段(1岁半—3岁):开始由单词句、双词句向完整句发展,集中的无意义的发音现象消失,发音和发出的词和句子整合在一起 。但由于发音器官发育未成熟,会出现许多语音“错误” 。
语音发展的特点
1、前言语感知能力的发展
前语言阶段,感知语音的能力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基础 。最近的研究表明,汉语儿童前言语阶段的感知能力分成三种水平层次:
(1)辨音水平(0—4个月):学会分辨言语声音和其他声音的区别,获得辨别不同话语声音的感知能力 。大约两个月后,开始比较清楚地感知“语音学”意义上的单纯的语音,能感知由发声位置和方法变化造成的语音差别 。
(2)辨调水平(4—10个月):能注意一句话或一段话的语调,从整块语音的不同高音、音长变化中体会所感知的话语声音的社会性意义,并且给予相应的具有社会**往作用的反馈 。
(3)辨义水平(10—18个月):能将人们说话时语音表征和语义表征联系起来,去分辨一定语音的语义内容 。开始学习通过对声、韵、调的整体感知来接受语言,为正式使用语言与人交往作好“理解在先”的准备 。
2、前语言发音能力的发展
前语言发音是指婴儿正式说话前的各种语音发声,类似于说话之前的语音操练 。
这个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单音发声阶段(0—4个月):会哭叫,还会调节哭叫的音长、音量和音高,用不同的哭声表示不同的意思和需求 。
(2)音节发声阶段(4—10个月):发音有了明显的指向性,对成人的社会性刺激作出反应;另一方面发音中出现了许多辅音和元音的组合,从单音节过渡到重叠多音节 。
(3)前词语发声阶段(10—18个月):能发出一连串变化不同的辅音加元音的音节,发音有语言的感觉 。
(4)特殊的“小儿语”发音阶段(1—1岁半):有明显的旋律和抑扬顿挫的音调变化 。说话呈现特殊的“小儿语”式发音,常常表现出省略、替代、重叠等特殊的策略 。
3、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
(1)产生交际倾向(0—4个月):逐渐产生交际的倾向和兴趣 。约两个月时,会用表情、动作或不同的声音表达不同的情绪,表现出明显的交际倾向 。
(2)学习“交际”规则(4—10个月):对成人的话语逗弄给予语音应答,还出现与成人轮流“说”的倾向,前语言交际已有明显的“社会性”成分 。
(3)扩展交际功能(10—18个月):能够通过一定语音和动作表情的组合,使语音产生具体的语言意义 。这个时期的婴儿有坚持表达个人意愿的情况,开始创造相对固定的“交际信号”,能较好地理解语言的交际功能,能借助前语言发音和体态行为与人交往,发展起真正的语言交际能力 。
4、发音紧缩现象
1周岁以后,婴儿出现发音紧缩现象,在前言语阶段能发出的有的或没有的语音都不能发出,无意义的连续音节大大减少,往往用动作和手势示意,独处时也停止了自发发音活动,出现一个短暂的相对沉默时期 。
5、2—3岁儿童语音发展的特点
从1岁半开始,儿童发音器官逐渐成熟,语音逐渐稳定和规范,发不出的语音逐渐减少儿童集中的无意义发音现象已经消失 。
二、词汇的发展
一般而言,学前儿童只掌握基本的口语词汇,他们对词汇的掌握主要表现在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范围的扩大,以及对词义理解的确切和加深等方面 。
特点:
1、从9个月开始真正理解语言 。
2、1岁至1岁半阶段:头脑中关于词和具体事物情景的联系越来越多,能理解更多的词和简单的句子 。理解和使用新词常出现词义泛化、词义窄化、词义特化现象 。
3、1岁半至2岁阶段: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儿童掌握词汇的第一个关键时期 。词汇量的迅速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 。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能摆脱具体情境制约理解词语 。
4、2岁至2岁半阶段:词汇迅速增长,对语言的理解力迅速增加,词的泛化、窄化和特化现象明显减少,对词义的理解日益加深,词的概括程度进一步提高 。求知欲强烈,对新词感兴趣 。
三、语法的发展
特点:
1、单词句阶段:是指用一个词代表的句子,一般出现在1岁—1岁半 。单词句所用的词不是单独和某种对象想联系,而是和某种情境相联系 。
2、双词句阶段:是由二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句,有时也由三个词组成,一般出现于1岁半到2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