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中的三才指的是什么意思 三才是什么

我们知道三才就是天、地、人 。天地人是不是阴阳衍生出来的呢?天为阳,地为阴,那么人就是阴阳的复合体 。
然而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但又不能完全说三才就是天地人 。还得象阴阳一样,得看站在哪个角度去说 。从宇宙的角度天地人是三才,那么单独从天的角度来说呢,三才就是日月星;从地的角度来说三才就是水火风;从人的角度来说三才就是精气神 。这些说的都是三才,但是因为说的整体不一样,所以三才也有所不同 。所以学习的人就会有些疑惑,为什么这本书说的三才是天地人,那本书却说是精气神呢?那就是因为站的角度不同,诠释的整体不同,其实我们学的阴阳也是这个道理,站在哪个角度所阐释的阴阳的定义也是不一样的,甚至同一个物体,因为所看的角度不同,可以分出若干个组合的阴阳 。我们一定要搞清楚这个原理,阴阳是共存的,也就是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
我们还学习过阴阳互化的原理和阴阳消长的原理 。明白了阳极阴生,阴极阳生,此消彼长,相互转化 。根据阴阳的成分和程度的轻重,阴阳两仪,又被分为了四象 。象是什么呢?象就是形象、状态、归纳和类比的意思 。我们小时候写作文,经常会用到比喻句 。象基本上就是“相当于”这个意思 。如“露似珍珠月似弓”诗句,再如“阳光下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都有些共性在里面 。如果回归到术数学的应用里面,天体的运行状态,我们叫天象,换句话就是说天体的运行,给了我们直观的形象 。地面的地形状态,我们叫地象 。春夏秋冬我们称为“候象”,气候的变化也能给我们一个直观的形象 。那么在《易经》里面,卦和爻的状态,我们叫卦象和爻象 。
“四象”和“阴阳”“三才”都是一样的,也是看站在哪个角度来定义它们,不能一概而论 。这也就为什么不让大家去背一些概念的原因 。理通法随,道理通透了,方法也就伴随了 。如果道理不明白,所有方法都是被动的,甚至是错误的 。
“四象”告诉我们一个现象,也就是两仪的阴和阳,内部仍然存在着阴阳的作用力 。它还是会继续演变细分下去 。这样的原理就是阴里边产生了阴中之阴,我们叫太阴;还有阴中之阳,我们叫少阳 。阳里边产生了阳中之阴,我们叫少阴,还有阳中之阳,我们叫太阳 。太阳是大的意思,极致的大,叫太 。也有叫老阳或老阴 。少,是指不足、缺少、微小的意思 。
在术数学里面还有一个四象的概念,它代表了阴阳消长的原理,也就是说物质的变化,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 。从阳气初生,到阳气增长,到阳气极致,而到物极必反 。从而阴气初生,阴气不断的增长,然后阴气极致而物极必反,又重新回到了阳气初生,就这样循回反复 。
以上讲的是四象在《周易术数学》里面的概念 。除此之外,我们发现,天也有四象 。叫日月星辰,地也有四象叫山水石火 。我们发现一年有四季,这个四季就是一年的四象 。如果一年是个整体的话,那么四季就是这个整体一个阴阳消长的过程 。
另外从方位来说我们知道有东南西北,那么这个东南西北就是方位四象 。后人又把四象延伸到更多的方面 。
四象一词的主要出处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易经中去理解,一个是古代天文学去理解 。古代天文学“历法”是最原始的 。
文学的四象是古人仰观天文发现黄道上分布着二十八星宿 。我国有独一无二的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历法,也就是四象二十八星宿 。古人把他们分成四组,每一个星区用地上的一个物象来代表,所以称之为四象,也叫四方神,或者叫四灵 。
周易中的天地之道来源于古代天文历法 。汉代相术易学着重阐述了四象的象术意义,它是从认识自然和创建历法的角度来理解四象的,而宋代易理易学则更多的是从卜筮和哲理的角度来理解四象的 。虽然两者的认识角度不一样,但是他们的源头都是相同的 。因此只要把象数易学的认识,上升到自然哲学的高度上来理解,我们就可以把这两种看似完全不同的认识给它统一起来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的自然哲学,从阴阳学说的观点来看,四象是阴阳两种要素对立运动、相互转化、此消彼长而形成的天地万物运行的四种状态 。也就是我们上面讲到过的太阳、太阴、少阳、少阴,这一观点首先来源于天文历法‘来源于天地之道 。在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当中,诸如日月运行、昼夜交替、寒来暑往、草木枯荣等等,自然现象的运行规律,都可以归结为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状态 。那么这四种典型状态就称为四象 。在阴阳学说当中,阴阳是决定天地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两个基本要素 。在这两种要素当中,阳为天、为白昼、又指象日的、温暖的、明亮的;阴为地、又指背阳的、寒冷的、阴暗的 。太阳是指阴消阳长达到极点,太阴反之 。阴消阳长达到平衡为少阳,阳消阴长达到平衡为少阴 。民间称四象为四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