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发生泥石流( 四 )


弃土弃渣采石
这种行为形成的泥石流的事例很多 。如四川省冕宁县泸沽铁矿汉罗沟,因不合理堆放弃土、矿渣,1972年一场大雨暴发了矿山泥石流,冲出松散固体物质约10万立方米,淤埋成昆铁路300米和喜德-西昌公路250米,中断行车,给交通运输带来严重损失 。又如甘川公路西水附近,1973年冬在沿公路的沟内开采石料,1974年7月18日发生泥石流,使15座桥涵淤塞 。
滥伐乱垦
滥伐乱垦会使植被消失,山坡失去保护、土体疏松、冲沟发育,大大加重水土流失,进而山坡的稳定性被破坏,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结果就很容易产生泥石流 。例如甘肃省白龙江中游是我国著名的泥石流多发区 。而在一千多年前,那里竹树茂密、山清水秀,后因伐木烧炭,烧山开荒,森林被破环,才造成泥石流泛滥 。又如甘川公路石坳子沟山上大耳头,原是森林区,因毁林开荒,1976年发生泥石流毁坏了下游村庄、公路,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 。当地群众说:“山上开亩荒,山下冲个光” 。
次生灾害
由于地震灾害过后经过暴雨或是山洪稀释大面积的山体后发生的洪流 。如云南省东川地区在1966年是近十几年的强震期,使东川泥石流的发展加剧 。仅东川铁路在1970-1981年的11年中就发生泥石流灾害250余次 。又如1981年,东川达德线泥石流,成昆铁路利子伊达泥石流、宝成铁路、宝天铁路的泥石流,都是在大周期暴雨的情况下发生的 。
泥石流的活动强度 :
泥石流的活动强度主要与地形地貌、地质环境和水文气象条件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 。
比如、崩塌、滑坡、巖堆群落地区,岩石破碎、风化程度深,则易成为泥石流固体物质的补给源沟谷的长度较大、汇水面积大、纵向坡度较陡等因素为泥石流的流通提供了条件水文气象因素直接提供水动力条件 。往往大强度、短时间出现暴雨容易形成泥石流,其强度显然与暴雨的强度密切相关 。
泥石流的预防 :
*房屋不要建在沟口和沟道上
受自然条件限制,很多村庄建在山麓扇形地上 。山麓扇形地是历史泥石流活动的见证,从长远的观点看,绝大多数沟谷都有发生泥石流的可能 。因此,在村庄选址和规划建设过程中,房屋不能占据泄水沟道,也不宜离沟岸过近已经占据沟道的房屋应迁移到安全地带 。在沟道两侧修筑防护堤和营造防护林,可以避免或减轻因泥石流溢位沟槽而对两岸居民造成的伤害 。
*不能把冲沟当作垃圾排放场
在冲沟中随意弃土、弃渣、堆放垃圾,将给泥石流的发生提供固体物源、促进泥石流的活动当弃土、弃渣量很大时,可能在沟谷中形成堆积坝,堆积坝溃决时必然发生泥石流 。因此,在雨季到来之前,最好能主动清除沟道中的障碍物,保证沟道有良好的泄洪能力 。
*保护和改善山区生态环境
泥石流的产生和活动程度与生态环境质量有密切关系 。一般来说,生态环境好的区域,泥石流发生的频度低、影响范围小生态环境差的区域,泥石流发生频度高、危害范围大 。提高小流域植被覆盖率,在村庄附近营造一定规模的防护林,不仅可以抑制泥石流形成、降低泥石流发生频率,而且即使发生泥石流,也多了一道保护生命财产安全的屏障 。
*雨季不要在沟谷中长时间停留
雨天不要在沟谷中长时间停留一旦听到上游传来异常声响,应迅速向两岸上坡方向逃离 。雨季穿越沟谷时,先要仔细观察,确认安全后再快速通过 。山区降雨普遍具有区域性性特点,沟谷下游是晴天,沟谷上游不一定也是晴天,“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就是群众对山区气候变化无常的生动描述,即使在雨季的晴天,同样也要提防泥石流灾害 。
*泥石流监测预警
监测流域的降雨过程和降雨量或接收当地天气预报资讯,根据经验判断降雨激发泥石流的可能性监测沟岸滑坡活动情况和沟谷中松散土石堆积情况,分析滑坡堵河及引发溃决型泥石流的危险性,下游河水突然断流,可能是上游有滑坡堵河、溃决型泥石流即将发生的前兆在泥石流形成区设定观测点,发现上游形成泥石流后,及时向下游发出预警讯号 。
对城镇、村庄、厂矿上游的水库和尾矿库经常进行巡查,发现坝体不稳时,要及时采取避灾措施,防止坝体溃决引发泥石流灾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