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认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

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从事丧葬行业的司仪,后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 。
它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 。
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仁治” 。
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 。
【如何正确认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具体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 。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
如何看待儒家的“民本”思想?(必修3历史)儒家提倡以民为本本质上是提倡君权,即赞同等级制度,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地主阶级的利益;他们的“君轻民贵”“君舟民水”,是要求统治者重视中下层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分权;
另外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赋,缓和阶级矛盾 。
如何看待儒家的“民本”思想先秦人本,我们可以叫其是“民本”思想 。古希腊人本,我们可以叫其是“民主”思想 。一个是以人为本,这个的意思是要求统治者尊重民众,以人为本 。就像是要求农民尊重他家的牛啊马啊的,因为牛马是为他干活的 。同理在统治者身上也一样 。
先秦诸子的民本思想1、儒家的民本思想
儒家提倡王道政治,提倡“足食”“足民”,反对苛政,主张仁政,给民以安定的生活环境,这些主张虽然是为执政者的长治久安考虑,但所表现出来对“民”的爱护,受到了下层人民的认可 。
2、道家的民本思想
道家代表小国贵族,反对战争,反对大国对小国的侵略,主张均平,主张“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道德经》七十七章),为历代农民战争反剥削、反压迫、打到专制提供了理论根据 。
3、墨家的民本思想
墨家代表小工商者的利益,提出“兼相爱,交相利”,节用、节葬、节乐和非攻的主张 。兼爱”和“非攻”是墨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其民本思想的体现 。“兼爱”就要人与人相亲相爱,不要相互仇视 。“非攻”就是反对战争 。墨子认为战争和祸乱的根源在于人们不相爱 。
4、农家的民本思想
古代农官导民务农,民务农不仅仅为了获得土地之利,而贵在其志专心 。民务农,则朴实易用,多力国强,而且不再去议论政事长短;有了土地,农民就舍不得再向外迁徙,专死土地而无二心 。更为激进的是许行的“君民共耕”思想,要求国君与民一起劳动 。
扩展资料:
在中国古代长期的政治实践中,民本思想哺育出历代的清官和一些较为开明的皇帝,使他们不同于竭泽而渔的贪官、残民以逞的酷吏和倒行逆施的暴君、无所作为的昏君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成康之治”、“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康乾盛世”这些安定繁荣的局面 。
都和民本思想的实践有关 。我愿意接着张老前辈的话往下说,那就是:如果中国古代没有民本思想的积极作用,君主专制政治的社会就会产生更多的暴君、昏君和庸君,人民就会遭受更多的不幸和苦难 。亏得古代有一批以民本思想为做官理念的士大夫 。
没有像一些法家所号召的那样,对君主绝对盲从,而是不惜以死相谏,大大缓和了君主专制政治的暴烈 。
古代的民本思想的有益价值固然不容抹杀,但其时代局限性也难以否认 。其最大局限性,就是中国古代的民本,实质上是一种君主民本的封建思想体系 。民本始终以君主做主前提,是依靠圣君贤相“为民”做主,把国家长治久安的希望寄托在“崇德”“保民”的圣君贤相上 。
用“德”来调整阶级矛盾,限制和“软化”专制暴政 。君主民本中的君民关系,实际上还是君尊臣卑的不平等关系 。
虽然“民为本”,但前提是“君做主” 。因此,古代民本思想的完整含义应该是“君主民本” 。只谈“民本”,不谈前提“君主”,不仅不够确切,而且无法解释为何没有从民本最终开出走向民主的理念之路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民本思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诸子百家
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百家争鸣之孔子
创始人是孔子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表” 。他的理论的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要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爱护,融洽相处;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而体现仁的制度或行为的准则是“克己复礼” 。孔子首创私人教学,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富,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同时也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百姓"足食",国家"足兵",取得"民信".这种思想包含了民本思想,也是他所提倡的道德观和伦理观 。重视道德教育,特别是个人修养,强调关爱别人,用社会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