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名言( 二 )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⑸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
——《庄子·养生主》
译解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 。
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 。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 。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
——《庄子·人间世》
译解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 。
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 。成语“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出此 。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 。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 。
——《庄子·齐物论》
译解世上一切事物,无不存在对立的另一面,无不存在对立的这一面 。从另一面看不明白的,从这一面就可以看得明白些 。所以说,彼出于此,此也离不开彼 。即事物对立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 。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对形而上学和绝对论的否定 。比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早2400年 。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
——《庄子·人间世》
译解你不知道那个螳螂吗?舞起它那两把大刀式的胳臂,妄图挡住滚滚前进的车轮 。它不了解自己的力量是根本无法胜任的,却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的本领很强大 。
成语"螳臂当车"的典故由此而来,用以比喻不自量力 。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
——《庄子·人间世》
译解生长在山上的树木,因为自然的需要而被砍伐,膏脂因为能照明而被燃烧,桂树可以食用,所以被砍伐;漆可以使用,因而被割皮 。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而不知道无用的用处 。
有用有为必有害,无用无为才是福 。阐发了常常被人忽视的"无用之用",蕴含朴素的辩证法 。
老子名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 。中国人的真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 。这种态度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源于人的永不满足的探索与创造精神,倘若象小农社会“小富即安”,满足于“三分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进取精神没了,那么民族的前景也就堪忧了 。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在人治社会,人权、个人财产权皆不受保护,灾祸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劝戒世人韬光养晦,功成身退 。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它一方面表现了国人的不竞争心理,另一方面不争小利而得大便宜,表现了国人的狡猾谋略 。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中国的学问多是“玄学”,不是科学 。
“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此话意即:知道雄大的一面,但自己谨守雌弱的一面;知道光彩的一面,但自己安于暗昧的一面;知道荣耀的一面,但自己宁守卑辱的一面 。中国人以柔克刚,太富有计谋了 。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人治社会,注定了人际关系复杂,注定了修身处世学问深厚 。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人治社会一切无保障,为了保护自己,不为天下先,可以理解;但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国人就应当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老子此话的意思是,了解我的人太少了,能效法我的人更难遇到 。因此,圣人往往是穿着粗衣,却怀揣着美玉,有货不能为人所识 。的确,老子提出以柔克刚、无为而治,很少有人能理解,尤其是接近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无为而治思想仅为统治者暴政过后的与民休息政策的依据 。
孟子名言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
(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