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沈从文小说边城中翠翠的形象

翠翠是一个带着童稚气的纯情少女,她对爱的渴望不是表现为强烈的追求,而是表现为少女特有的朦胧向往,表现为山村少女的害羞矜持,却又始终不渝,坚贞不屈 。勤劳、能干、美丽,心灵纯净得犹如一泓清水,是一个理想化的形象 。翠翠的内心是清纯的,同时又是孤寂的 。在她身上,对外祖父深沉的依恋和对爱情的真挚期盼,外表的温婉腼腆和内心的炽热乖巧,异乎寻常地融合为一体 。
通过翠翠的形象,作者淡化了现实的黑暗与痛苦,讴歌了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和美的、人性的生活方式 。作者所冀求的自然、健康、优美的人生形式 。作品虽写了爱情却又不重于爱情本身,而且通过翠翠等人物在爱情生活中的态度、举措来抒发作者心灵对人生和性情的呼唤 。
分析边城中翠翠的人物形象翠翠是个天真善良、温柔清纯的小女孩,是作者倾注“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 。翠翠来到人间,便是爱的天使与爱的精灵 。她爷爷把她领大,一老一少相依为命 。她既是爱情的女儿,又是大自然的女儿 。在她身上“天人合一”,她是美的精灵与化身 。
她在爱上傩送后,没想到傩送的哥哥也爱上了她 。出于对爱情的忠贞,她明确向爷爷表示拒绝 。然而,她与傩送的爱情却忽然受到严重挫折,傩送远走他乡 。
爷爷也死了使她一夜之间“长成大人” 。最后,她像爷爷那样守住摆渡的岗位,苦恋并等待着傩送的归来,这些充分表现了翠翠性格坚强的一面 。
【试论沈从文小说边城中翠翠的形象】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边城》成书于1931年,那正是沈从文爱情事业双丰收的季节 。
1931年社会虽然动荡不安,但总体上还是稍显和平,这个时候中国有良知的文人,都在思考着人性的本质,沈从文自然是走在前沿的,于是,他希望通过自己对湘西的印象,描写了一个近似于桃花源的湘西小城,给都市文明中迷茫的人性指一条明路 。人间尚有纯洁自然的爱,人生需要皈依自然的本性 。
《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小说 。《边城》极力讴歌的传统文化中保留至今的美德,是相对于现代社会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溢着物欲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 。
《边城》描写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淳朴,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 。外公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以及兄弟间诚挚的手足之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 。
作者极力状写湘西自然之明净,也是为了状写湘西人的心灵之明净 。《边城》写以歌求婚、兄弟让婚、外公和翠翠相依之情,这些湘西人生命的形态和人生的方式,都隐含着对现实生活中古老的美德、价值观失落的痛心,以及对现代文明物欲泛滥的批判 。作者推重湘西人的人生方式,也想以此重建民族的品德和人格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边城
《边城》翠翠的人物形象分析?《边城》里翠翠的人物形象分析:
翠翠的形象是由“绒线铺里的小女孩”、青崂山的“一个乡村女子”、以及“身边新妇”(即夫人张兆和)三个原型“合成”的 。翠翠的形象绝不是简单的合成,而是作者经过项链情感与怀旧思想孕育起来的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 。
翠翠是作者倾注“爱”与“美”的理想艺术形象,是在中国历史文化背景与作者理想相互碰撞所成熟、完善起来的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 。她天真无邪、懂得人情、生动活泼、聪慧温柔、矜持、娇气,有民间女子那种内向的文静与腼腆 。
翠翠的身上似乎重复着与母亲相似的悲剧,但翠翠和傩送没有向母亲与军人那样双双殉情而死,翠翠远比她绝望的母亲更坚强,更勇敢 。他怀着希望与自己的坎坷命运作持久地抗争 。显然,翠翠形象的塑造倾注了作者同情与讴歌的激情,流露着理想化的色彩 。
扩展资料:
翠翠的刻画:
《边城》中外貌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法之一 。作者通过外貌描写,深刻有效地展示了主人公的形象特色:“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 。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一只小兽物 。
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心机后,便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