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有哪几个渠道可进入云标签( 三 )


二者都可以在保存成功的弹窗出现时点击“添加标签” 的按钮来进一步添加标签,方便日后查找 。这也和产品本身的定位有关,印象笔记和为知笔记定位在内容生成与积累,Pocket和收趣主打的是稍后阅读,因此标签更多是给予用户内容提示以及增强可寻性,而文件夹则偏向分类与聚合 。
但是剪藏时,印象笔记需要在网页内所有都加载完毕后才能剪藏,不然在印象笔记中依旧显示不出;Pocket有时会省略,除非切换至网页视图;为知和收趣是将网页内容直接嵌入自己的应用中,因此阅读效果最好 。
但是, 从APP中直接剪藏内容时 ,印象笔记和为知笔记的剪藏效果极差,无法正常阅读,只能转到网页中再剪藏;Pocket剪藏效果稍好,但是会漏掉,视觉设计上也较为简单,比较像浏览器阅读视图中的效果;收趣的效果最好,通常没有任何问题 。
查找特定内容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 通过信息结构一层一层查找 ,二是通过 关键词搜索。
印象笔记首页中,用户可以通过“快捷方式”“笔记”“笔记本”“标签”来找寻自己想找的笔记内容 。快捷方式为用户提供了最快的搜寻渠道,但仅限于少量用户特意收藏的文章,目的就是方便再次进入 。
印象笔记层级较浅,只支持两层文件夹,标签也是彼此独立,而为知笔记则是呈树状结构的多级文件夹和多级标签,信息结构可以做的极深 。
我认为对于移动端笔记类应用而言如果做得窄而深的话,无论是在内容剪藏时选择相应的文件夹,还是查找内容时从文件夹和标签列表中查找,都有些不易操作 。尤其是标签列表,如果做成树状结构,势必要相对穷尽且彼此独立,但对于文件夹而言保持这种结构非常合理,因为通常一篇文章只对应一处文件夹,不会导致重合,但一篇文章通常会添加多个标签,因此势必会有跨集合选标签的情况发生,如此一来标签也只是白白增加了选择时的的操作成本 。
印象笔记的标签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是文件夹功能的辅助,用标签划分后内容易查找得多,也避免了层级过深 。
Pocket和收趣没有文件夹功能,只有标签,如之前所说,这也很符合稍后阅读的产品概念 。
我认为关键词搜索是此类应用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能,因为 它决定了你能多快的找到自己想找到的内容。就和记忆一样,能记下多少事情只是记忆的一方面,能多快的提取出来一般才是考核记忆力高低的关键 。
印象笔记不支持只搜索标题中是否含有该关键词,这也就导致了有许多文章只是因为提及了这个关键词而被列入搜索结果中,很多时候那些关键词是出现在文章最后的“”中而并非正文中的,也就造成了非常多的无关项,所以只搜索标题能够帮助筛选出相关性最高的一批文章,这在积累了一定量笔记后是非常有用的 。换言之,这也是在降低用户的搜寻成本 。
搜索中的文字这个功能一直是印象笔记引以为傲的一项功能,我认为它最实用的地方就是在收藏了行业研究报告后进行搜索时,因为这类报告从网页上储存下来都是,因此搜索就显得非常实用了,其他场景下则没有那么明显的实用性 。
在搜索结果中高亮关键字 我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点,印象笔记不仅高亮,而且会在点击文章后自动跳转到对应的位置,这能够帮助用户最快的了解到他想知道的信息,而不用从文章开始通读全文 。
收趣云书签中还提供了另一种搜寻方式,即通过文章来源搜寻 。在其抽屉式导航中有一项“来源”,用以展示用户收藏的内容的获取途径以及对应渠道下的各个内容:
如果用户仍记得文章来源的话,通过来源搜索就会事半功倍 。
正如上面所说,印象笔记的内容来自两方面,其中从其他渠道截取而来的信息必然是用户认为有意义留存的信息,因此在阅读后如果想要标注其中某些内容或对某些内容做批注的话是非常正常且合乎逻辑的 。
印象笔记有在文字格式工具栏中提供高亮文字的格式刷,不过似乎选不了颜色,但也可以很顺畅的使用;用户也可以改变文字颜色或者加下划线等,但是印象笔记中没有设置添加批注的工具或者专门的格式,这使得用户在编辑剪藏来的文章时需要自己设计一种格式来添加批注,我认为这是一个有所欠缺的地方,因为增加了用户的编辑成本 。
为知笔记和Pocket对于剪藏来的内容则无法做任何处理 。
相比之下, 收趣在这方面的功能就显得非常友好:
虽然不能够改变颜色或添加下划线,但是通过选中想编辑的文字就可以便捷的高亮, 甚至添加对应的批注内容 ,这点在交互上有点像多看阅读,比较符合在移动端阅读文字的习惯 。我认为这也是印象笔记在内容加工上值得借鉴的一处功能改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