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工商业发展的概况

明朝以较短的时间完成了宋朝手工业从官营到私营的演变,而且变化得更为彻底 。迄至明朝后期,除了盐业等少数几个行业还在实行以商人为主体的盐引制外,一些手工业都摆脱了官府的控制,成为民间手工业 。
【明代工商业发展的概况】明代中后期,农产品呈现粮食生产的专业化、商业化趋势 。江南广东原来的产粮区由于大半甚至八九成都用来生产棉花甘蔗等经济作物而成为粮食进口区,其它一些地方则靠供给粮食成为商品粮食出口区 。
明朝以徽商、晋商、闽商、粤商等为名号的商帮亦逐渐形成,并在一定地区和行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农业人口转为工商业者的数量急增 。
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发展的表现在农业增长和发展的同时,明中后期的手工业,尤其是民间手工业高度发展,无论行业种类、数量、规模、产量,还是工具、生产技术、质量经营方式等都有很大提高 。
作为明代最为重要的手工行业纺织业,生产工具较前大有改进 。
1 明代手工业进步最有代表性的是棉织业 。
2 明代手工业进步的一个突出现象是,嘉靖万历年间民营手工业渐居于主要地位 。
3 与此相应,明代官营手工业者的人身依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匠役制度出现互解现象 。
在手工业方面,冶铁、铸铁和制瓷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当时全国产铁
的地区共达一百余处,在河北遵化、山西阳城、广东佛山、福建尤溪等地已出现了规模较大的冶铁、铸铁业 。铁炉用盐泥砌成,大部分已用煤炭为原料 。遵化的铁炉深一丈二尺,每炉可熔矿砂两千多斤 。景德镇宫窑的制瓷业,有五十八座,而民窑已超过了九百座,民窑所烧造的薄胎纯白器、青花以及各种颜色釉等都能与官窑媲美,甚至还超过官窑的水平③ 。突出地反映了手工业生产水平和卓越技巧的是当时最发达的丝织业和棉纺织业 。在明代,“花楼机”的构造比过去更为复杂 。弘治时,福建的机匠已改用了新式的织机,叫作“改机” 。万历时,嘉兴濮院镇的机匠也把原有的土机改为新式的“纱绸机” 。在明末苏州的市场上,作为商品贩卖的织机就有绫、绢、纱、罗、绸、布六种之多,织出的成品更是巧变百出,花色日新④ 。
棉纺织业的生产工具比以前也大有改进,出现了脚踏纺车和装脚的搅
车 。元朝的弹弓用竹弓绳弦,到这时已改为以木为弓,以腊丝为弦 。元朝的纺车容三繀,这时已有容四繀、五繀的纺车 。搅车的式样很多,专供轧花去子之用,元朝一般用两人,这时改用一人,其生产量可当三人,勺容式的搅车和大仓式的搅车一人可当四人 。在明代,棉纺织业已成为普遍的家庭副业,也是当时产量最多销路最广阔的手工业 。棉纺织业的发展对经济生活具有重大的影响 。尽管棉纺织业的产品主要还是由农民一家一户一手一足的进行操作,但是涓滴成泉,仅在松江一地每人每天可织一匹,积聚起来,就能够“日
出万匹” 。所以明朝人有“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清朝年间,广东冶铁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在当时,广东的冶铁业代表是广州府南海县佛山镇(今广东佛山) 。塘(在嘉善县纱”之谣 。
明朝商品经济发达的表现是什么?明朝中叶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的主要表现有:
1、生产力得到提高 。
在农业方面,犁、锄、杈、镰、水车等生产工具已十分完备,铁器工具的数量明显增加,质量也有了提高,并得到更普遍的推广 。从《农政全书》的记载看,当时的农业生产技术,不论在耕耘、选种、灌溉、施肥各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
2、经济作物多样化 。
在明代,河北、山东、河南、两淮之间已普遍种植棉花 。烟草在明中叶后从吕宋传入,很快便推广到福建、广东以及长江流域等地 。农业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日益扩大,不仅使一些荒废的土地充分被利用,而且直接为手工业生产提供了丰富原料 。
3、手工业不断发展 。
冶铁铸铁和制瓷业有了发展 。当时全国产铁的地区共有100余处,在河北遵化、山西阳城、广东佛山、福建尤溪等地也出现了规模较大的冶铁铸铁业 。铁炉用盐泥砌成,并用煤炭为燃料 。遵化的铁炉深一丈二尺,每炉能熔矿砂两千多斤 。
商品经济的产生:
商品经济最早产生于第二次社会分工即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并进一步扩大,在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时出现了商品经济的重要媒介——商人 。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商品之间的交换主要由市场调配时,这种社会化自由市场进行资源调配的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