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芭赏析( 二 )


正如里尔克所说的:“如果你在人我之间没有和谐 , 你就试着与物接近 , 它们不会遗弃你 。”素芭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得到了温暖和慰藉 。小溪的微语、鸟儿的鸣唱、树叶的轻响 , 还有不需要语言就能相互了解、相互喜欢的牛、山羊和小猫……它们延绵着爱的永恒 , 为素芭轻轻地分担着寂寞 。
如果素芭的生活一直就在这样宁静的芬芳中持续下去 , 那就是很美好的童话了 。可是 , 泰戈尔要写的不是童话 , 而是真实的生活 , 现实的枝枝杈杈总是会在应当的时候扯你一下 。比如搬家 , 比如婚事 。素芭的父亲因为富有而遭到村人的仇视 , 他们不得不搬往加尔各答 。可是素芭舍不得离开 , 这里有她熟悉的大地母亲 , 还有她喜欢的普拉达 。在写到素芭对普拉达的情感时 , 夹叙夹议的惯常笔法中加入了独白式的古典浪漫幻想 , 素芭在虚拟的时空中确定自己的存在 , 借以实现当下生活中难以达成的愿望 。
在此 , 不得不再次感叹大师的伟大 。即便读到这里 , 此后故事如何发展仍然难下定论 。结尾多少是有些出人意料的 , 可仔细想想却又在情理之中 。结尾虽然只是简单的两句话 , 却又展开了无限的可能性 。于是我们停在那里 , 觉得仍然未能从故事中走出 。也对 , 谁能从真实的生活中走出来呢 。
《素芭》读后感2素芭的悲剧 , 是泰戈尔所讲的故事的全部内容 。但泰戈尔的意图明显不是讲故事那么简单 。他想表达什么样的观点呢?
显然 , 对女性 , 尤其是残疾女性的怜悯是本小说的主题之一 。素芭不会说话 , 因而备受歧视 , 而且很孤单 , 出嫁之后即遭抛弃 , 结局十分悲惨 。作者用细腻温柔的笔触描写了素芭的美丽动人 , 而越是如此 , 越凸显出了男与女 , 健全与残疾之间的强烈的不平等 。
另一个主题也是批判不平等 , 即种姓、贫富之差别 。村人遣责巴尼康托家人 , 威胁要把他们赶出种姓 , 且他们的小康生活招来了不少仇敌 , 反映了在尚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浓厚的封建意识和仇富心态 。这虽不是小说最大的主题 , 但也能从中看出些许意味来 。实际上种姓封建制度也是导致素芭悲剧的重要原因 。
文中还写到了帕勒达帕这一人物 。他是素芭的朋友 , 一个懒散人 , 而素芭对他有一些情愫 。帕勒达帕可能没有意识到素芭在人类社会里只有他一个朋友 , 因为他与素芭毕竟是两种人 。文中写到这个人物是为了表现什么呢?我想主要是突出素芭的悲剧 , 写出哑巴在任何社会(不论是否落后、封建)都无法避免的孤独与不理解 。这样 , 文章就不仅是对传统社会不平等的批判 , 而上升为对全人类任何社会制度都要面对的残疾人问题的一种思考 。不过这种思考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 。
《素芭》读后感3生就一副令人羡慕不已的美貌唯一美中部足的是不能诉说内心的感受 , 谁会想到她竟是个哑巴 。
上帝不会赐予太多 。他给了你这个就不会赐予你那个 。对于任何人都不会寻私 。
而健康正常的人又是如何对待自己所拥有的呢?
天籁般的声音从远处飘来 , 如淡淡的蔷薇花香 。萦绕于空气中久久不肯散去;散落于清晨的清爽;沉浸于贪婪之人的耳际不愿离去 , 令人如痴如醉;总是有那么几个人不愿撒手 , 霸占着不放 。总幻想着自己是故事的主人公拥有那如诗的音韵 , 孕育出一副令人流连忘返的曲调 , 令人沉醉不已;对于自已拥有的不屑一顾 , 抛到脑后 , 不能容纳自己的缺点 , 一味的羡慕花容月貌 。
人 。总是向往美好 。这无可厚非 。但这是建立在接受自己 , 懂得欣赏自己的基础上 。在不厌其烦的寻寻觅觅的追寻中似乎已经忘却曾经是否拥有过所羡慕的 , 还是与之擦肩而过?
其实自己已经与众不同 , 何必一定拥有雅俗共赏的相貌;没人能够代替和模拟自己 。世界上不可能有两片相同的叶子 。
人的弱点是造成悲剧的最好证明 , 她也不例外 。她的美貌也不能掩盖她不能说话的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