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水井子灵山寺是几星景区( 二 )


据明代《淇县志》记载,灵山寺创建于梁普通年间(公元520)年,由曾任昭统寺大统、纲领全国僧尼40年的高僧、朝歌人法上始创 。唐开元年间重修,是淇县创建最早的寺院之一 。
寺以灵山为主,故名灵山寺 。唐、宋时期是灵山寺鼎盛时期 。
这期间寺院所辖面积近35公顷,高僧200余人,古磬阵阵,木鱼声声,游客云集,香火旺盛 。灵山寺名声远扬,惊动朝廷,唐高宗永徽六年(公元655年),曾召见寺院长老法如到长安垂询佛事 。
明代山东副使裴骞专程从山东来游灵山寺,并写有《游灵山寺记》一篇、诗三首传世,明代主事李继先隐退汤阴,闻灵山古刹水石甚佳,专程来游 。他感慨地写道:“今寺唯灵山吾不厌之,而有言张之,何耶?是以其地之盛而自为可奇也耶 。”
明代县令于慧曾把灵山寺概括为灵山十景:一曰危岩少进,二曰群峰耸翠,三曰列柿流丹,四曰一径蓬壶,五曰半岩风雨,六曰九天鸣佩,七曰巨崖走蛟,八双剑横秋,九曰东海龙吟,十曰西山虎啸 。景景如诗如画,绘声绘色,淋漓尽致 。
灵山寺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迷人 。堪称华夏奇观,天下一绝的女娲峰就在灵山寺 。
灵山寺虎山山峰前有一座70多米高的女娲峰,头挽发髻,面慈目祥,身着舒袖褒衣,双肘曲于胸前,庄严肃穆,回眸大地,恰似在观览人间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又若为芸芸众生默默祈祷,真乃天开地设,鬼斧神工 。女娲何以在此仙栖?相传,当年女娲抟黄土造人,并炼五彩石补天,折断鳌足支撑四极,治平洪水,杀死猛兽,使天下百姓得以安居 。
尔后,她来到灵山修真,与天下人共颐晚年 。一日,殷纣王到此降香,祈国泰民安,目睹女娲尊容,顿生歹意,在女娲宫前留下诗 。
女娲见后怒不可遏,离开行宫,跑到南山山巅,面对苍天大地长叹:“我创造人类,同此凉热,谁知纣王不行正道,竞敢羞辱于我,是可忍,孰不可忍!”时值今日,女娲仍矗立于此,目视人间,因此,世人就把此峰叫作女娲峰 。与女娲峰正对的建筑是女娲宫,人们为祭祀她,在此修建了女娲娘娘庙 。
据明以来的《淇县志》记载,女娲宫历代皆有修复,现在的女娲宫是近年来修复的 。此宫面阔三楹,雄伟壮观 。
宫内奉彩塑女娲巨像 。女娲是上古一位神通广大的女神,被世人尊称为创世神,始祖师,保护神 。
农历三月十五日,是女娲娘娘的圣诞日,她往火云宫朝驾伏羲、炎帝、轩辕三圣而回,看见粉壁上纣王题写的诗句,柳眉倒竖,即遣苏妲己毁其江山 。女娲创建了婚姻制度,她嫌用捏土造人太慢,便把男子和女子们配合起来,让人们懂得“造人”的方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去传宗接代,繁衍下去 。
因此,这位中国的第一位媒人,被后世尊奉为媒师,那些结了婚而没儿女的,纷纷到此求子 。孕育峰是大自然赐给灵山寺的又一绝妙之作,相连的两个山头,酷似一个睡美人,秀发飘飘,神态安恬,隆起的腹部孕育着古城朝歌古往今来的文明,有诗赞曰:“从未见过孕育姿,独有灵山占风流 。
枕山卧雾语是花,面风对雨情为柳 。静中怀抱日月星,梦里总思人间秋,谁言万无果?分娩红日照九州 。”
在灵山山腰处有一个天然石窟,高8米,深30米,洞内钟乳石形成数尊栩栩如生的佛像贴于崖壁,非常神秘,别有洞天,故名古佛洞 。相传,此洞是灵山寺大佛修炼成真处 。
入洞口的山壁上有一高约2米的大型天然佛像,面目慈祥,两耳垂肩,体态丰满,形象逼真 。由于洞口狭窄,入洞时必须贴佛心而过,故曰:“佛心有我,我心有佛,佛心人心,心心相印 。”
因此人称此佛为相心佛 。古佛洞口镌一则回文联,耐人寻味:“灵山寺山灵,古佛洞佛古” 。
此洞窄长,曲径奥妙,灵气幽幽,宛如迷宫,令人神往 。贴壁挤身进洞,洞内凉气袭人,清爽异常,奥妙无穷 。
仰卧下滑而出,顿觉身心爽快 。民谚曰:“每逢到灵山,必钻古佛洞,若问因何故?健身又去病 。”
“钻钻佛爷洞,一辈子不生病 。”所以游客无不进洞领略其妙 。
据明代《淇县志》载,淇县有八大景:“淇园竹翠、胜水流清、鹿台朝云、钜桥夜月,纣窝滩声,朝歌野色,青岩仙境,灵山龙泉 。”其中灵山独占两景即“胜水流清”、“灵山龙泉” 。
灵山山奇水秀,山壑石隙中,淙淙叮叮,泉涌不息,古人谓之胜水流清 。灵山龙泉说的是灵山黑龙潭,位于寺院的西北侧500米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