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煲中药你煲的是否正确 煎药服药时间有讲究

煲中药对大家来说,其实是一件技术活,对大家的健康恢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大部分广东人都是“中药粉”,所以家家户户都有煲中药的经历 。很多人以为中药嘛,放水煮开一会喝就是,哪来那么多讲究?其实不然 。中药煎服讲究多,掌握其中的要点,药效增加、治疗效果好,若是马虎对待则可能令药效减半,疗效大打折扣 。下面和360常识网一起来看看吧 。

经常煲中药你煲的是否正确 煎药服药时间有讲究

文章插图
1、煎药容器选择
瓦罐、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铜器,以防止金属器皿与药物发生反应,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对人体产生危害 。
2、煎药前无需洗中药
中药材在制成饮片前经过了一系列炮制,包括去杂质、晒干等一系列程序,卫生条件已经达标了,不必再用水洗 。不少药材中含有水溶性的成分,水洗会让这些有效成分部分溶于水而流失 。中药有些药材是粉末状的,有些药材在配药时要研碎,如果先用水洗一遍,必然会造成这些药物的损失,影响疗效 。当然,这是指在正规药材店或医院配取的有密封包装、卫生条件较好的中药材 。(市场或是路边摆买环境不够卫生容易被污染的除外) 。
此外,有的药材在炮制过程中加入了蜜、醋、酒、胆汁等辅料,而这些辅料都易溶于水,若用水洗,会导致部分辅料流失,从而影响药物疗效 。
3、煎药水位选择
煎药加水量的多少受饮片的重量、质地等影响,一般以高出药面2厘米为宜 。为了便于有效成分的煎出,在煎药前先用清水(即无杂质的井水、自来水),将药材浸泡20-30分钟,使药材组织内部充分吸收水分,细胞壁膨胀软化,药物的有效成分容易渗透到水分中 。不宜使用60℃以上的热水浸泡,否则药材里的蛋白质遇热很快就会凝固,引起细胞壁硬化,在外层形成紧密的胞膜,不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 。
煎药时不能在中间数次加水,也不能把药煎干(煳)了再加水重煎,煎煳的药物成分遭到了破坏,疗效也因此降低 。另外有些药物煎煳以后,产生了其他功效,如荆芥是解表药,煎煳以后变成了荆芥炭,失去了解表作用,反而产生了止血效能 。
经常煲中药你煲的是否正确 煎药服药时间有讲究

文章插图
4、掌握煎药火候
一般先用武火,沸腾后改为文火 。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20-30分钟左右 。
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宜武火急煎,时间宜短,15-20分钟即可 。
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时间宜长,可煎40-60分钟 。
5、注意特殊煎法
【冲服药】某些贵重或芳香类药物不宜加热煎煮的,应研为细末,调入煎好的药汁或开水中冲服,如牛黄、麝香等 。此外,散剂、药物的粉末和鲜品的自然汁也需要冲服,如沉香粉、三七粉、生藕汁等 。
【包煎药】有些药物对咽喉有刺激性,或者易粘锅,如辛夷、车前子、旋覆花等,宜用纱布袋将药包好,再放入锅内与其他药同煎 。
【另煎药】有些贵重药物,为了保存其有效成分,避免同煎时被其他药物吸收,可以另煎,如人参、羚羊角 。
6、服药时间有讲究
不少人感觉中药难喝,又或者感觉服药后效果似乎不理想,这除了有的药本身味苦之外,还可能和服药没有选对时间有关 。
经常煲中药你煲的是否正确 煎药服药时间有讲究

文章插图
三大误区
误区1:越贵越补
有些人认为中药[2]越贵越补,常不惜花高价买鹿茸、人参之类的中药,其实进补功效未必就好 。“缺什么,补什么”是进补的基本原则,中药不应以售价的贵贱来分功效的高低,关键是根据自身体质来选择相应补品,尤其是老年人,更应以实用为滋补原则 。
误区2:越多越补
“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说法很不科学 。冬季大量进补,会骤然加重脾胃及肝脏的负担,使长期处于疲弱的消化器官难以承受,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 。
误区3: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进补’,不是虚证的人不宜进补 。即使是虚证,也有气虚、血虚、阳虚、阴虚之分,人体器官又有心虚、肺虚、肝虚、脾虚、肾虚等不同,人们在进补前,最好先向专业医生咨询,结合各种补药的性能特点,对症施用,如热性体质者,就不适合服用人参、鹿茸、海马等温热性的药物 。
经常煲中药你煲的是否正确 煎药服药时间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