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
我很幸运,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
《观沧海》原文观沧海
曹操〔两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观沧海》创作背景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 。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207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 。
后来在田畴的指引下,小用计策 。大约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奠定了次年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 。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
《观沧海》注释1、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
2、碣(jié)石:山名 。碣石山有两处,一为《汉书·地理志》所载骊成的大碣石山;一为今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 。[10]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 。
3、沧:通“苍”,青绿色 。
4、海:渤海 。
5、何:多么 。
6、澹澹(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
7、竦峙(sǒng zhì):高高地挺立 。竦,高起 。峙,挺立 。
8、萧瑟:树叶被秋风吹的声音 。
9、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
10、日月:太阳和月亮 。
11、若:如同,好像是 。
12、星汉:银河,天河 。
13、幸:庆幸 。
14、甚:非常 。
15、至:极点 。
16、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乐府歌结束用语,不影响全诗内容与感情 。意为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
《观沧海》赏析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诗人借大海的雄伟壮丽景象,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雄心伟志和宽广的胸襟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 。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 。“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实写眼前的景观,神奇而又壮观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 。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 。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
作者面对萧瑟秋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 。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 。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 。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则是虚写,作者运用想象,写出了自己的壮志情怀 。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说明这是乐府唱过的 。
这首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 。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读者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 。
- 大麦地主要内容
- 狐狸和葡萄明白了什么道理
- 求两本自动变速器方面的书籍.
- 李白侠客行全诗赏析
- 民法总则39条的内容是什么
- 求蓝色生死恋同人小说
- 求讲解新世纪福音战士
- 求僵约的同人小说
- 求饥荒游戏小说
- 求霍金的人物传记